走過百年光陰、曾遣送萬名大陸偷渡犯的移民署新竹收容所靖廬),因應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高雄收容所成立,於今(24)日走入歷史並舉辦熄燈儀式,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表示,新竹收容所見證台灣在不同時期管理非法外來人口的歷史涵義及傳承,已完成階段性任務,未來相關工作將移由新成立的高雄收容所接續辦理。

今天的熄燈儀式除了陳宗彥外,包括移民署副署長鐘景琨、移民署秘書長林興春、紅十字會總會長秘書長張寶輝、監察委員劉德勳、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張小月、海峽交流基金會主任秘書劉克鑫、新竹市長林智堅與新竹收容所歷任所長均蒞所與會,見證這段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歷程。

內政部表示,新竹收容所曾以「靖廬」一詞廣為人知,主要是收容中國大陸偷渡犯及逾期滯留在台者;於大陸地區人民處理中心時期,已依據「金門協議」,在兩岸紅十字會見證下,遣送萬名大陸偷渡犯,新竹靖廬是大陸偷渡犯在台灣之行的最後一站,不僅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更是兩岸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

新竹收容所現址自民國6年日治時期,為紀念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而建,於46年由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北區警備司令部設立「新竹警備分區指揮部」,復於80年由內政部警政署入出境管理局接收,並成立「大陸地區人民處理中心」;96年移由年初成立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接管,並改稱「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收容事務大隊新竹收容所」,復經104年組織改造,更名為「內政部移民署中區事務大隊新竹收容所」。

但隨著兩岸經濟環境改變,大陸偷渡犯銳減,內政部表示,新竹收容所轉為以執行收容、管理及遣送外籍非法外來人口為首要任務,受收容者以印尼、越南及泰國等東南亞籍逾期居留或非法工作的失聯移工為主。

內政部指出,走過百年光陰的新竹收容所,今已完成階段性任務,藉由此次象徵性的熄燈儀式,向外界宣告其已走入歷史,未來收容所內的古蹟建築將交由新竹市政府文化局接管,俟整建修復後,預計將開放予民眾入內參觀,揭開其百年來的神秘面紗,同時賦予民眾一個兼具歷史文化教育及休憩功能的場所。

編輯精選:

待出軌事故處理至一個段落 賴揆:法律和政治責任都會追究

加強查賄制暴 警方已移送276件偵辦8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