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普悠瑪列車翻覆造成重大傷亡,除死傷旅客慰問外,對於事後的的心理輔導工作同樣相當重要,罹難者家屬心情容易陷入憂鬱,抑或是陷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需要身旁其他親人的支持與安慰,身為旁人的我們,可以注意事故親友們的反應:

痛失親友,生離死別,常會出現以下的「哀慟」(失落)反應。

1.「不」敢相信──感覺失真,半信半疑:「怎麼可能?」、「一定弄錯了!」、「好 像在做夢?」

2.「滿」腔憤怒──怨天尤人,追究肇事者,怪學校或老師、怪救難或醫療人員疏失,怪老天不長眼睛。

3.「心」存盼望──求神問卜,祈求奇蹟,和上天討價還價,力圖挽回,不願放棄搜尋或急救。

4.「憂」鬱自責──悲慟難捨、沉重灰心、懊悔無奈、遺憾惋惜、哭泣失眠、內咎羞愧。

要強調的是,這些反應不是症狀,並非病態,而是人之常情。多數人會在幾週到幾個月內自然改善,不至於長久影響到生活。

但是這段感性的心路歷程需要共鳴,需要呼應,需要接納,需要認可。這一段時間就是「哀悼歷程(grief process)」,所以與其建議別人「堅強」、「放下」、「趕快走出來」、「加油」,不如花20分鐘聽對方訴苦,用「怎麼回事?」、「 怎麼說呢?」、「原來如此…..」、「怪不得……」、「難怪…..」來回應。

能走進「死蔭的幽谷」,才能走過「死蔭的幽谷」。能容許自己有感受,才能容許別人有感受。壓抑自己的情緒,也會壓迫別人的情緒。

經過「不、滿、心、憂」一段時日的擺盪,多數人陸續會走到「接受現實」 的第五階段,因而改觀轉念,「一切都是命吧!」「這大概是佛菩薩給我的考驗吧!」 「這可能是上帝給我的使命吧!」「或許真的是三世因果!」「這就是無常!」

文:黃龍杰/中崙諮商中心 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