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84歲、今(5)天擔任促轉會平反的受難者代表之一的李石城,於1952年底鹿窟事件發生時,僅是17歲的牧牛童,在青少年先鋒隊小組長擔任小組長。他說,當時整個鹿窟被近萬名軍警重重包圍,李石城藏匿在山區數日後,因饑餓寒冷,返回家中,不幸被捕。而李石城的母親因為傷心害怕,在他入獄一年後,也因過於悲傷而自盡。他在會前受訪時講到這裡,不禁在記者面前哭了,久久不能自己,連一旁出席的受難者忍不住拍拍他的肩表示安慰之意。

原是汐止山區的農家子弟的李石城,念了兩年國小,便回家幫忙農事。適逢當時二二八事件後逃竄的「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在鹿窟山區活動,李石城也被遠房表哥招募,進入所謂地下黨人組建的「青少年先鋒隊」,平日也進行一些基礎的操演,卻沒有想到自己會遭遇之後的「鹿窟事件」。

李石城在藏匿期間,礦工蕭塗基(1912-1955)曾叮囑他:「我們都要覺悟,我們這些人是穩死的。但無論如何被打,也不要供出別人。你一定要記得:人總要死一次,抱著必死的決心,還有什麼可怕的呢?」因此,李石城在面對保密局的指控與刑求時,堅決否認到底。

在回憶錄中,李石城詳述當時遭受的「無止盡苦刑」,包括:石磨壓身、綁拇指吊刑、盪鞦韆吊刑、頭下腳上吊刑、老虎凳、摜頭浸水、鋼針刺指、水沖鼻孔等,這些酷刑造成李石城的牙齒掉落、背部脊椎也受傷而終身未癒。飽受折磨的李石城甚至一度撞柱自殺,卻被急救回來,繼續受刑,以「參加匪偽組織、意圖顛覆政府」之名被判刑10年的他,如今成為鹿窟案最重要的見證人之一。

李石城在牢獄生涯結束後,因為身上背負「政治犯」的汙名,求職四處碰壁,只要找到新工作5天後,雇用他的老闆就會收到上級長官的警告,他最後只好再回到礦坑,才有鄉親收留他。礦坑成為許多鹿窟事件受難者出獄後的歸宿,但李石城較幸運,並沒有像其他鄉人,在盛年時,便因矽肺病去世。

原本識字不多的李石城,在坐牢期間,勉力學習讀書。出獄後,也頻繁參加各種文史工作與地方活動,並於80歲時出版《鹿窟風雲.八十憶往:李石城回憶錄》,為過去那段不堪的威權歷史,留下一份紀錄。

延伸閱讀:

促轉會射出第一支箭 受難者:此時平反還是太晚了!

1270位白恐受難者不再有「前科」紀錄!促轉會公告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