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unicorn),是創業圈的關鍵字,不只代表創業者的企圖心,也是風險投資的評估指標。從 0 到 1 、到邁向 10 或 100 的高速成長,是創業圈與投資人追捧的顯學。

台灣長期在製造業的關鍵位置而養尊處優,在 2000 年網路泡沫 後、未能在全球行動平台的大浪,搶占一席之地。在不斷冒出頭的全球創業者中,少見台灣的身影。據統計, 2009 年至今,全球共出現 215 家獨角獸公司,由美國占據一半以上的名額,至今沒有純本土的台灣新創登上榜單。這個結果,值得在全球電子通信排前位的我們深思。

台經院 FINDIT 統計,近三年的新創投資案,僅有 9%的業者能 跨過 B 輪門檻,66%在早期階段(early stage)即戛然而止(其中,種子輪/天使輪、 可轉換債與群募合計為 41%,Pre-A 輪與 A 輪合計為 25%)。其中,缺乏資金是關鍵問題。台灣的創投圈,普遍以 Pre- IPO 的投資標的為核心,這使得國內的新創產業普遍缺乏助燃的柴火。

台灣新創圈擁有人才「質量」的優勢、卻沒有市場「規模」的現 實,這使得「資金」的重要性被不斷凸顯。缺乏足夠延燒的柴火,而使得想打世界盃的台灣團隊,備受考驗。但這個問題在台灣的創投環境,不容易找得到願意冒險的創投資金。原因無他,在多數創投以 Pre-IPO 或是劵商上市前輔導的投資慣性、又揹負短期績效的壓力下,幾乎沒有創投基金願意跟著新創團隊一路過關斬將,把資金綁個3~5 年,去追尋需要時間養成的獨角獸。

由國發會所成立的國家級投資公司,正是基於國內顯有斷層的創 投環境所訂定的國家級戰略。這個戰略下所成立的台杉投資公司, 有著長期支持台灣新創發展的「必要性」。其目的,在補足台灣前期創業者所欠缺的資金要素。鑒於國內投資機構著眼短期獲利而無法支持的早期風險投資,這個陷落的創投缺口由國家級投資公司來站隊,對新創產業的培養亦顯其「重要性」。而由國家出面號召民間參與,鎖定全球發展趨勢、培養支持前期需要資金實證的新創團隊,這個考量更有其「戰略性」。若非如此集眾之力, 又如何能在現實的投資環境、推動長遠且具全球視野的投資決策?

從創投經營的角度,台杉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募集 105.5 億元,而且一躍成為台灣近年規模最大的創投基金之一。這在創投圈所顯示的是募資能力(Call Money),我們應該給予鼓勵與掌聲。我們更應該給予關心的是台杉是怎麼去用這筆基金, 是怎麼去帶起台灣更建全的創業環境。讓每一個台灣的創業種子得以延續、讓每一個前撲後繼的創業者,得以在國家級投資公司的助攻下、把每一次的成功經驗和失落轉折,都能肥沃台灣新創圈的土壤,讓台灣的整體產業結構 能夠轉型、升級。

企業經營在每個階段都有風險,創新創業在還沒獲得資本市場認同前更是步步艱辛。台灣企業在一代代的傳承中,最為全球商戰所自豪的就是肯拚敢搏的企業家精神。我們期待新創企業也不應過分仰賴國家投資公司的資金,而應該豪情的面向全球的風險創投去引動市場共鳴、募資。而台杉公司也應該堅持國家戰略的高度,挑選策略性的產業精準扶持。

投資沒有專家,只有贏家和輸家。但國家級投資公司的績效輸贏、 不應只是看短期投資的盈虧,而應該從「戰略高度」去思考每一個投資佈局和創新成長的軌跡、並同時累積投資的「外溢效應」。期許台杉以「國際化」、「輕資本」、「破壞性的商模」為主軸,以「國家級的戰略思考」做出國家級的的投資績效,這才是我們賦予台杉公司「國家級」的使命。

文/吳侑勳(新創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