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日出席企業參訪暨數位產業升級論壇,與各產業界及地方政府代表於會中針對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等相關議題進行對談,柯文哲提及,台灣現在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當身體不好的時候,應該是要慢慢地保養、慢慢地給予營養,而不是一下就開刀,這樣會很危險。這是他的經濟策略。

柯文哲在演講時,先以外科急重症醫師的醫院文化為引,帶出目前自己正在北市府推行的許多新市府文化,包含市府財政運用紀律管控、公開透明全民參與,再到推動市府聰明行政的全面小E化,以及為了城市與市民長遠未來著想的禁用一次性餐具等政策。

在演講會後交流時段,有參與民眾詢問柯文哲有關高雄跟臺北最大的差異?以及兩座城市發展特色差異之處?柯文哲表示,自己其實並沒有花太多時間研究高雄,所以只能以自己在臺北的經驗來分享。不過他認為,城市之間沒有所謂好壞,不覺得每個城市都要一模一樣,每個人找他的特色去發揮就好。柯文哲舉英文字彙「Niche」在生態學領域中,就是指「生物必須要各自找到適合他自己的生存空間」。因此不需要臺北有甚麼、高雄就要有甚麼,而是每個城市應該要去思考它的優缺點、資源為何、以及要往哪個方向發展。柯文哲強調,城市的發展方向沒有對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

也有參與民眾好奇柯文哲身為臺北市長,希望他能多分享一些自己城市治理與產業發展的經驗。柯文哲表示,自己認為現階段提升臺灣經濟最安全的方法就是以大量的小額消費拉動經濟。現在臺北市超過5千人以上活動全數列管,並要求每個活動做到國際化、在地化、產業化。因此現在市府辦活動,都相當注重活動能帶來的小額消費產業化效益,像是要求與活動地點周邊商圈做結合、活動地點增設攤位等。

柯文哲補充提到,從GDP角度看,因為「臺灣接單、中國大陸生產」這樣的慣有模式,所以臺灣在經濟上的出超表現,對整體人民生活的經濟助益並不大。而從FDI (國外直接投資)角度來看,臺灣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好的投資標的。第三,從公共支出角度來看,這部分就涉及他之前對於前瞻計畫的討論。因為北市府在他103年底上任時,每年資本門預算執行率只有約66%。到了就任第三年時,北市府的預算執行率才爬升到74%,代表整個政府的效率欠佳。因此他反對以擴大公共支出的方式來提升GDP,尤其如果沒有用在硬體建設、支出後的自償性又不夠,這都不是好的政策規劃方式。剩下最後一個角度,就是國內需求,也就是內部消費。也因此,柯文哲提到目前他希望藉由北市諸多如跨年晚會、菊花展等各項活動,靠著大量參與民眾的小額消費,來拉動產業及經濟的發展。

柯文哲舉例說,以前辦101跨年晚會會有70萬人參與,後來他跟臺北101講,不要只有跨年晚會,所以大概就從10月各種活動就開始了,第一年擴大辦理的一個商業活動門票是1500元,共有10萬多人參加,他想說「哇,臺北人這麼無聊」;第二年辦德國豬腳節,門票是2000元,結果每個晚上都有約500人次參加。

柯文哲表示,臺北101去(106)年10月辦冰雪奇緣相關活動,一直拉到最後的跨年晚會,拉動經濟、產業發展,他主持臺北市政最大的心得,不要幻想用單一事件解決全局,應該是用很大量、多元的方式,所以101煙火及跨年晚會,從一個晚上就沒有了,變成從10月就開始拉各種活動,一直拉到12月,中間就一直辦活動、一直刺激消費。所以它就變成一個商圈。

柯文哲接著說,臺北燈會本來在花博裡面辦,後來辦在西門町,最明顯地是賣雞排的店家,從一個月店租20萬元,在臺北燈節辦完後,變成一個月店租50萬元,他問老闆,店租50萬元為什麼還要做?店老闆跟他說,他一個月的營業額是500萬元。所以一個臺北燈節讓這個商圈商業整個拉上來,撐半年都還沒掉下來。所以這給他一個很大的衝擊,也是為什麼市府把臺北市5千人以上的活動全部列管,這些活動都會問主辦單位「你們有沒有產業的活動?」其實是這樣,臺灣現在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當身體不好的時候,應該是要慢慢地保養、慢慢地給予營養,而不是一下就開刀,這樣會很危險。所以這是他的經濟策略。

柯文哲接著說,有一個印度商人跑來找他,這位商人本來在特斯拉,他來跟市府說他要做電動賽車,他說從草稿到原型,全世界最容易做出來的地方是哪裡?答案是:從臺灣基隆到楊梅那一段區域,比矽谷還好做。

如果要做什麼樣的創意產品,從草稿到原型做成,全世界最快的就是從基隆到楊梅這一段區域,如果要大量生產,臺灣不是中國的對手,也不是特斯拉的對手,但是為什麼在電動賽車,臺灣有競爭力?因為電動賽車只有做幾輛,今年做完,明年又要做新的,所以就是說,在世界經濟鏈裡面,臺灣最大的優勢是在前端的,但也不是最基礎的研發,它就是比較低階一點,從有想法到做出原型,目前臺灣是全世界最好做的地方。

柯文哲表示,這個故事就是說,每一個科技業要先想好「Niche」在哪裡?天才的火花到處會閃現,但是要燒成森林大火,沒有對錯、只有適合、不適合,如果你問我經濟要怎麼做,我的建議是你還是大量的小額消費來推動,要先把身體養好了才能拚大的,為什麼?臺灣跟美國不一樣,矽谷的創投,一個單位是300萬幣,大約是10萬美金,我到洛杉磯,一個單位就要3000萬臺幣。

他說,所以在美國,在矽谷成功了以後,到洛杉磯再玩第二輪,所以初賽是在矽谷打,複賽再到洛杉磯。創投本來成功率就是10%,創投到可以開公司上首次公開募股(IPO)大概是2%,也就是失敗率本來就很高,像美國才玩得起很大一筆,因為他們國家很大,失敗幾個不要緊,臺灣是小國家,失敗幾次就完蛋了,所以我們最慘的就是兩兆雙星,國家沒那麼大,結果押兩兆雙星就不見了,我們禁不起太多次失敗,美國成功率是10%,他們可以前面9個都失敗,第10 個成功他還可以跟你拚了,臺灣是小國,前面三個失敗國家就快垮掉了,所以臺灣只能玩小的創新,沒辦法玩大的創新,經濟實力沒辦法那麼大。所以跟大家講了一些產業的策略,最後還是那句話,要找對「Niche」,「Niche」決定勝敗,戰略的錯誤沒辦法用戰術來彌補、戰術的錯誤沒辦法用戰鬥彌補,戰略一旦錯了,後面都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