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學者指出,北台灣海域的珊瑚群聚受極端氣候,發生明顯大白化,顯示海水升溫的影響已從低緯度向北擴散。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團隊,自2000年起長期生態監測野柳珊瑚群聚。今年5至8月測得平均水溫為28.36度,甚至最高溫來到33度,為目前被記錄到最高與持久的夏季高溫。

中研院生物多樣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指出,今年西太平洋熱浪都集中在東亞大陸邊緣,造成台灣的高溫紀錄不斷上看,連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的全球珊瑚白化監測,都針對台灣北部、南部墾丁與東沙環礁發布一級的珊瑚白化預警。今年首次記錄到的北台灣大規模珊瑚白化,共有11科22屬的石珊瑚與軟珊瑚,又以鹿角珊瑚科的細枝鹿角珊瑚和萼柱珊瑚群體白化比例最高也最為嚴重。

陳昭倫呼籲,北部、東北角常年水溫較低,理應較不易暴露於高溫所造成的白化風險中;然而今年高緯度珊瑚白化,代表氣候變遷所引起的海水升溫已不局限於低緯度熱帶珊瑚礁。應想辦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注意海岸水土保持,以及避免過度捕撈漁業資源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