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台灣飯菜多數是分離式吃法,但現代人已漸漸轉變為「飯菜混合」。董氏基金會今(29)日表示,這樣的混合吃法,易攝取過多油糖鹽與熱量,而且恐帶給孩子七點不良影響,甚至延續至成人。

近年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觀察小學的午餐現場,發現多數學生使用碗公、未分隔的便當盒盛裝學校午餐,原因可能是方便攜帶、吃飯速度較快等。因此在今年開學前做了一份小型網路問卷,根據填答的152位小學家長表示,有超過七成的家長,幫孩子準備的餐具是碗公或便當盒,幫孩子準備餐盤或有分隔的便當盒的家長僅約兩成。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指出,飯菜混合會帶給孩子以下7點不良影響,不易了解各種食物的份量、餐點外觀影響食慾、失去認識各種食材的機會,也降低各道料理的美味、影響孩子使用筷子的技巧、無形之中吃下過多油糖鹽與熱量、養成「吃太快」的習慣,增加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及養成「吃軟不吃硬」的習慣,咀嚼機會及次數的減少,影響牙口發展。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游麗惠副署長說,今年推出了台灣版「我的餐盤」,就是希望藉由餐盤的圖示,讓大家能輕易的了解各類食物的種類、份量及比例,鼓勵大家落實均衡飲食生活。而在小學的午餐時間,家長若能夠替孩子準備餐盤,除了提升午餐的色、香、味,也更能讓孩子認識食物份量與種類。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今年推出了台灣版「我的餐盤」,鼓勵大家落實均衡飲食生活。   圖: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