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5人小組與總統蔡英文24日在圓山飯店舉辦黃信介追思音樂會。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也發表「美麗島時代的黃信介」一文。

一九七0年代的最後兩年,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的狂飆年代,也是黃金年代。這兩年,台灣民主運動風起雲湧,英雄輩出,而且空前團結。這兩年的運動,喚醒了台灣人民的民主靈魂,也凝聚了領導台灣民主運動的核心骨幹。這兩年的努力,造就了此後台灣民主運動勇往直前,不可逆轉的根本形勢。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兩年的運動成果,就不會有今天台灣的民主!

這兩年的運動所以不同於以往,關鍵因素就是黃信介先生的領導!

一九七八年,台灣舉行所謂的「增額中央民代選舉。受到一九七七年中壢事件的鼓舞,大量對台灣民主懷抱期待的年輕知識份子和社運人士,投入這場選舉,或者參選,或者助選。在哈佛深造的女權運動者呂秀蓮,乘著牙刷主義的逆風回來,在桃園縣選區參選國大代表。著名而且帥氣的人權律師姚嘉文,投入家鄉彰化選區的國大代表選舉。中國時報的記者陳婉真辭去工作投入台北市選區的立委選舉。傑出的鄉土和工人作家王拓和楊青矗,也投筆參選。當然,還有更多更多人!

不同於以往黨外候選人的單打獨鬥,孤軍奮戰,在一九七八年,黃信介先生成立了「全國黨外助選團自任團長,並任命施明德擔任總幹事。這個助選團動員了當時的黨外省議員,大學教授,社運人士,以及海外學人,分別成立助選隊伍,全台巡迴助講。可以說,所有黨外候選人競選過程,夜夜高潮,絕無冷場。這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第一次把個別黨外候選人的選舉,匯入台灣民主的大洪流。

一九七九年,是黨外民主運動對抗國民黨政權最激烈的一年。黃信介先生要施明德、林義雄、姚嘉文、張俊宏和我五人成立小組,策劃和推動黨外運動的發展。當年七月,黃信介先生成立了「美麗島雜誌社,由我擔任社長,施明德擔任總經理,張俊宏擔任總編輯,林義雄和姚嘉文擔任「黨外基金會管理人。

這個雜誌社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雜誌第一期於當年八月推出,立即洛陽紙貴,銷售超過七萬五千份。一個沒有黨名的黨,事實上也由雜誌社本身的組織和推動全台分社的設立,而逐漸成形。

在那個年代,黃信介先生已經是所謂「終身職立委」,有錢,有身份,也有地位。他領導黨外運動,冒著失去生命、財產、和自由的危險,但是,他毫不猶疑,欣然為之。這是因為他對台灣的民主懷抱強烈的使命感。正是這種無私無我的襟懷,讓他成為台灣民主運動史上最關鍵時刻的最關鍵領導人!

無私無我也正是他的領導風格。他虛懷若谷,毋意、毋必、毋固,尊重幹部,信任幹部,所以豪傑之士,樂意為他效命。可惜他走得太早,以致他的領導天才,不能發揮更大、更長、更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