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樂樂,人如其名,笑臉迎人,在辦公室裡有好人緣;努力盡責、主動幫忙的特質,時常獲得讚美,工作表現是樂樂的成就感來源。隨之而來的是,因為不善拒絕同事請求使工作量增加;害怕失敗、自我期待高、追求完美的個性,加班已是家常便飯。更因為樂樂相當在意主管與同事對自己的評價,深怕拒絕同事會被討厭、擔心以後同事不幫忙自己,甚至擔心會被主管認為不懂互相協助的團隊合作精神。

「我喜歡這份工作,它讓我有成就感,但彷彿有一個聲音催促著我一定要不斷前進、要表現好、要做到最好,一圈又一圈、一層又一層的壓力與期待,這樣讓我覺得好累」,樂樂有點沮喪地說。

 我們可能曾聽過親友說過與樂樂相似的話,或是自己也正面臨相同問題,如果再繼續下去,即便是有成就感的工作,也會讓人漸漸產生壓力。如何在自我期待、人際關係、成就感之間調適,成為重要的課題。以下幾點可以幫助自我調適:

1.建立良好界線。有餘力協助同事是一件好事,但不該是以犧牲自己或是將自己工作延後的方式去成全他人。遇到同事不合理的請求,可試著讓同事理解自己的難處,並練習拒絕。若是擔心拒絕對同事關係有負面影響,此時,需要了解自己的擔心是否過度誇大了拒絕所帶來的影響。

2.屬於自己的片刻。當需要喘口氣時,可以暫時離開座位,茶水間倒杯茶、樓梯間伸懶腰,或是在座位上深呼吸,創造屬於自己的三五分鐘。如果有充足的午休時間,Marjaana Sianoja等人 (2018) 指出,午休時到公園散步、從事一些放鬆的活動,可以提升下午工作時的專注力,也能減少下班後的疲勞、被榨乾的感覺,進而提升工作時的安適感(well-being)。

3.培養工作以外的興趣。工作不是唯一,安排下班後的生活,培養興趣,做自己想做的、喜歡做的事,不僅能轉移注意力,降低工作對自己的影響性,也能從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也可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4.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生活與工作,有時我們能泰然獨處,有時也需要有能夠一起抱怨、一起分享的家人朋友,可以互相取暖、一齊大罵、大笑,或是陪著妳/你哭,而不是孤軍奮戰。

5.夠好就好,不一定要最好。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樣,自我要求比較高,希望可以做到最好,無形中給自己過多的壓力。追求完美不一定是壞事,但不完美也不是糟糕的事,你我皆需要他人的肯定,讓自己肯定自己、讚美自己,也同等重要,每一次的成功與失敗,都是特別的,能夠覺得自己夠好,其實已經很棒。 

 

作者 : 洪梅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

職場奮鬥,要懂得如何處理一圈又一圈、一層又一層的壓力與期待。   圖 : 洪梅禎/提供

洪梅禎臨床心理師。   圖 : 洪梅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