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在婦幼安全記者會上指出「單身失業男易隨機殺人」相關言論,引起眾議。但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英國醫學期刊及我國衛福部資料,確實會有多項社會、心理因素使單身男性心理、生理健康狀況較差。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今(15)日對此表示,單親爸媽都需要有傾訴對象及家人的協助。

根據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顯示,男性在認知自己的身心狀態的能力較女性遲鈍,較無法體認自己已得到精神疾病、且無法完整表達其內心感受。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男性精神科就診率不到1成,而2017年死因統計也發現,男性自殺率66%,明顯高於女性34%。

另外,在2016年12月出版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單親父親的健康狀況較差。透過研究分析,調整社會人口、壓力源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後,比較各組身心及健康狀況。結果顯示,相較於有伴侶的父親,單親父親在自評健康和心理健康上與單親母親一樣呈現較差的狀態。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邱弘毅說明,有相關研究指出,單親父親在身心健康上呈現較差的狀態,較大的機率是因為經濟上的弱勢,與上述研究結果相呼應。由於單親父親經濟弱勢,且相對於單親母親,單親父親較不善於人際互動與紓壓方式,因此有較高比例呈現較差的身心狀況。邱弘毅呼籲,社會對單親父親或母親均應給予協助,除了維持其一定的經濟收入,也要協助他們提升在心理衛生調適的能力,以減低造成單親父母身心狀況不良的風險。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應把上述研究結果當成一項提醒,任何人都可能出現問題,單親或許是個不得不的選擇,因此單親爸爸的親友不用過於擔心或給予歧異的眼光,他們其實與單親媽媽是一樣的,並不會更處於劣勢,建議親友可以協助其簡單家務的處理、分擔托育照顧時間,甚至成為其傾訴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