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台》製作推出一系列以轉型正義為主軸的節目--「開放歷史」;透過歷史學者、政治工作者、文史工作者等,以口述的方式,講述威權、白色恐怖時代的感人故事,紀錄台灣人為民主自由奮鬥的經驗與歷史。《新頭殼》取得央廣授權轉載,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過去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

洪一峰先生,是1960年代、台灣最為走紅的歌手之一,人皆稱呼他「低音歌王」。洪一峰原名洪文路,初涉歌壇時,藝名為洪文昌,1927年出生於台南鹽水。身為遺腹子的洪一峰,童年命運坎坷,16歲即開始走唱,也在兄長洪德成所主持的電台節目中演奏樂器及歌唱。1960年獲亞洲唱片邀請,和作詞家葉俊麟先生合作多首成名作品<舊情綿綿>、<淡水暮色>、<寶島曼波>、<寶島四季謠>,「洪一峰時代」真正開始,60年代正是他的巔峰時期。

歌曲愈紅、就愈會惹來警備總部的關切,正是台灣俗語所謂「賣圓仔湯的、先浮的先khat」,洪一峰先生也是如此,他曾回想自己的歌,有些是因為悲情而遭禁,結果還有一首十分輕快的<快樂的牧場>、同樣也被禁唱,原因竟然是過於輕鬆、過於快樂。

1967年6月1日,軍聞社公告警備總部查禁歌曲的十項原因,分別是:一、意識左傾,為匪宣傳;二、抄襲共匪宣傳作品之曲譜;三、詞句頹喪,影響民心士氣;四、內容荒謬怪誕,危害青年身心;五、意境誨淫,妨害善良風化;六、曲詞狂蕩,危害社教;七、鼓勵狠暴仇鬥,影響地方治安;八、反映時代錯誤,使人滋生誤會;九、文詞粗鄙,輕佻嬉罵;十、幽怨哀傷,有失正常等十項。因為這些因素而被查禁的歌曲名稱,也已編成專集,「除令處遵照執行取締外,分送內政部、教育部、國防部總政治部,陸、海、空、聯勤四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等有關單位查照。」

綜觀前述的十項原因,有的是內容放蕩、煽動仇鬥、影響治安,有的是反映時代錯誤、使人誤會;有的是歌詞浮誇,有的卻是是哀怨悲傷,總歸就是過於悲傷無法通過審核,過於歡喜亦不能演唱,<快樂的牧場>這首歌,就是過於輕鬆、一樣招致了禁唱的命運。

和<快樂的牧場>相同,也是洪一峰自己作曲的<寶島四季謠>,被國民黨政府盯上的原因更是荒誕,歌詞第一句唱著「春天時/草山櫻花獻嬌媚」,就是這兩個字「草山」,被有關單位改正,指稱蔣總統已經親自將「草山」改名為「陽明山」,未來需改唱成「陽明山櫻花獻嬌媚」,只是兩個字的音怎麼塞進三個字?這是洪一峰你自己的事情我們不管。

洪一峰先生也曾回想自己年少時候,曾有一次到嘉義的一間戲院公演,卻遭到台下觀眾叫囂,嚷著要他改唱國語歌,氣氛可謂十分緊張,也因為這種環境所逼,洪一峰只好出國向日本發展,到了日本登台,反倒國外的觀眾都對台灣歌謠十分歡迎,這種差異實在讓洪一峰怎麼想都想不透。

其實做為一位「低音歌王」,洪一峰畢生的謙虛、誠懇是在歌壇上很有名的,面對歌曲被禁的打壓,他也從來沒有憤憤之辭,雖然他還拍過<悲情的城市>、<舊情綿綿>、<歌星淚>等電影,但也從不曾自認為「明星」,2010年2月24日,洪一峰溘然長逝,惟繞梁歌聲、賢人行誼,仍將永誌於歌迷心中。

 

本文由中央廣播電台授權轉載

洪一峰先生。   圖:吳國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