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陳芳明:《福爾摩沙三族記》是一部多元史觀的小說,但又可以當做歷史作品來閱讀。 作者陳耀昌自己則說:《福爾摩沙三族記》或許才是我對母親台灣的最大回報。這本書,如果沒有我的成長背景──出身府城老街、與陳德聚堂的淵源,也夠LKK,還來得及浸潤於台南的古蹟氛圍與寺廟文化;又正好身為醫師,懂得一些DNA及疾病鑑別診斷知識──其他人不見得寫得出來。 陳耀昌醫師這本巨著,之前曾在新頭殼〈開講無疆界〉欄目中刊載,新頭殼這次重新編排以系列推出,以饗讀者。

一六一七年,大明王朝萬曆四十五年,陳澤在月港附近一個叫霞寮的村莊出生。陳澤是家中長子,陳澤的父親陳有績,也算是霞寮的讀書人家。陳有績自然希望身為長子的陳澤也能應考得個功名。陳澤雖然聰明,書也唸得不差,卻偏偏因為年幼時就和洋人接觸,自小希望能到外面世界看看。兼又長得高大壯碩,自小喜歡舞棒弄棍,也常在九龍江游泳,有了「浪裡白條小李逵」的封號。幾次鄉試不第之後,陳澤更是一心想出外闖天下,陳有績管他不住,也只能准了。唯一的條件是必須先成婚,才可以出海。於是陳澤依照父命和鄰里一位郭氏人家的小姐成親。

鄭芝龍的船隊,幾乎一直在擴充,不時在招兵買馬。陳澤進入鄭芝龍船隊之後,因為水上功夫好,工作又努力,把吃苦當吃補,很容易就出人頭地了。他所跑的船愈來愈大,擔任的職位也愈來愈高,所到的城市也愈來愈遠。

陳澤第一次上船工作,是崇禎十一年或西元一六三八年。那年,陳澤已經二十二歲。陳澤在國外港口跑久了,也漸漸習慣大明的年號和農曆和西元基督年號與陽曆並用。陳澤的第一趟,就是自鄭芝龍海上跨國企業總部的安海出發,航向大員。這艘戎克船為大員的荷蘭人帶來大量荷蘭人最喜歡的生絲,讓荷蘭人喜出望外。這筆貨物荷蘭人幾乎百分之百會轉口回歐洲,然後大賺數倍。

後來荷蘭人在一六三八年的「熱蘭遮城日誌」留下這樣的記載:

「三月二十五日:從安海有1艘運絲戎克船抵達,為公司運來240擔白生絲、140擔黃絲、4、5擔絲紗、7,000匹縐綢、5,000匹京綾、15,000匹紗綾、1 1/2擔絞捻的絲、8、9匹黑色有圖樣的絲、200錠黃金、總值350,000荷盾。」「三月三十日:那艘最近前來的運絲戎克船航回安海,運回去600擔辣椒,以及從運來的貨物獲得的現款,搭有110個人,包括中國商人和船員。」

此後三年,陳澤來到大員超過十次。陳澤的船載來生絲、瓷器等,然後載回荷蘭人自南洋帶來的香料,以及福爾摩沙出產的蔗糖、樟腦等。還有最重要的,載人往返福建與福爾摩沙。

自從天啟年間鄭芝龍崛起後,因為他是泉州人,所以他的船大都以停泊泉州的安海及廈門為出入口。所以安海、廈門大見繁榮,屬於漳州的海澄月港就不如以前那麼熱鬧了。這次陳澤的船回國,可以回到家鄉和新婚不到兩年的妻子過年。郭氏溫柔賢淑,兩小口子感情不錯,想到這個,陳澤更是心花怒放。陳澤算是晚婚的,又因為海員生活而聚少離多,兩人竟然迄今尚無所出。五年前父親過世時,就以尚未抱孫為撼。陳澤自忖,已經跑船八年,三十歲了,子曰:「三十而立」,他心中暗中盤算,少則三年,多則五年,積蓄夠了,就自海上生活退下來,也學習自己開行做個「生理人」,並且專心生兒育女。

陳澤自從當了鄭芝龍的屬下,到了許多想都沒想過的外國城市,增長了許多見聞,也學了不少外國語言,這些都是福建父老們所無法想像的。更重要的,鄭芝龍對屬下的海員恩威並施,管理嚴格,但薪俸則很不錯。這幾年鄭芝龍的運氣很好,船隻很少出事,真的是飛黃騰達,財源廣進。連陳澤都短短幾年就甚有積蓄,為幾個弟弟們一一娶親成家,讓鄉里人稱羨不已。有些少年人,也就學他投入鄭芝龍的船隊。

本來漳州人和泉州人之間是有些相互看不順眼的,因為漳州地區的開發比泉州晚了數百年,泉州人一向有些看不起漳州人。但是風水本輪流轉,想三、四百年前的南宋及元朝時代,泉州港內各國船隻雲集,市內則來自世界各地,大食、猶太、錫蘭的商賈雜處一地,泉州可說是世界最繁榮的商港,泉州人好風光。不料,明初太祖下令海禁,泉州一蹶不振,等張居正重開海運,卻被漳州月港搶了頭采,因此讓泉州人心中好不平。卻又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先是月港慢慢淤淺,大船進出不易,於是廈門取代了月港。再加上鄭芝龍的個人因素,現在運勢又倒向泉州人這邊了。

但是陳澤心裡覺得這些漳、泉之分完全沒有意義。他雖然年紀輕輕,卻已閱歷多國,見多識廣,看過多樣人種,嘗試過多種文化,更見過各地之土著人民被殖民統治者壓欺的慘狀,他看到西班牙以呂宋土著為奴,荷蘭人把班達人運送到爪哇為奴。

一六四一年起,鄭芝龍減少到大員的船班,於是陳澤的船隻改為跑呂宋和巴達維亞的機會變多了。西班牙人在呂宋建立一個大城叫馬尼拉,馬尼拉一直是福建移民最喜歡的地方,有漳州人也有泉州人。連西班牙總督都承認,馬尼拉的西班牙人能有舒服的生活,靠的都是此地的閩南移民在努力做各種市集的工作。

陳澤有次在馬尼拉時,曾聽到當地的華人說起一段往事:三十多年前,馬尼拉西班牙人不到千人,但已有二、三萬閩南移民,漳州人多於泉州人,偶而兩族人馬還會爭鬥。一六○三年,萬曆皇帝還派太監及三位京官帶著海澄縣丞、兵丁、隨從,架勢十足,大搖大擺到馬尼拉巡視,把西班牙人嚇得提心吊膽。中國官員離境後,西班牙人開始防範中國人,也引起中國人的不滿,後來演變成閩南移民幾乎完全被屠殺的大悲劇,近三萬閩南移民竟然只剩八百人。

而事件過後才一年多,閩南人又大批移民馬尼拉,沒有幾年,馬尼拉的華人數目又回到萬人以上。一六三九年,悲劇再起,西班牙人再度對華人大開殺戒,殺了好幾千人。在西班牙人的眼中,華人就是華人,哪有什麼漳、泉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