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前天公布《新經濟移民法》規劃重點,盼藉次吸引中階外籍技術人力。對此,長期關注移工、新住民議題的藍委林麗蟬今(17)天召開記者會,她批評,新經濟移民法的思考脈絡依然從管制、人力與經濟力補充角度出發,而非以友善移民態度建構政策。藍委蔣萬安則認為改善低薪才是正辦。

此次行政院宣布的《新經濟移民法》規劃草案,主要補足國內中階技術人力約12萬名缺工,凡在台工作滿6年,雇主願支付合規薪資,再連續居留7年,就可取得永久居留權,享就業保險、勞退及育兒津貼等類國民待遇。

不過,國民黨立委林麗蟬有不同見解,她認為此次推出的草案關注面相過於狹隘,只著墨於延攬人才,但台灣移民人口結構以非經濟性的婚姻移民居多(約53萬人),反之白領移民非常少;除了經濟誘因不足外,我國對於移民人口相關政策的友善程度始終未能提升,這才是最大主因。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直言,台灣經濟的根本性問題是「普遍低薪」,造成人才外流,因而降低國際廠商來台設置分公司的意願,進而無法拉抬薪資水平,淪為惡性循環。

他舉英國牛津經濟報告指出,2021年,台灣將成為全世界人才赤字最嚴重的國家,希望行政院勿再以口號治國,拿出國人薪資所得近六萬元(包含非經常性薪資)的美化數據,要能對症下藥推出吸引人才的政策。

與會的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指出,台灣當前難以吸引優秀外籍人才來台的原因,主要不是想取得「永久居留」,而是經濟條件不足,社會保障與融合機制又付之闕如。同時也應解除國人對某些外籍人士膚色與口音的偏見,才能醞釀出友善環境,讓外籍人士願意長久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