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網路留言指出「離岸風機一旦遇上颱風將受到嚴重損壞」,並稱是由「航運專家」提出這項說法,但今天經濟部能源局澄清,內容與實務有「極大出入」,目前在苗栗外海運轉的離岸風電已經經歷過多次颱風侵襲,並未因此毀損,而網路文章內指出離岸風電是「浪費民脂民膏」,能源局回應,離岸風機建置是由民間開發商自行選定及負責,政府不直接進行設備投資或是案場開發,網路文章內說法與實際狀況完全不同。
經濟部能源局指出,網路上出現「揭露:海上風力發電(離岸風電)的黑箱秘密」一文,內容陳述依航運專家指稱颱風會造成離岸風電重大損壞等情節,與實務有極大出入。目前已於苗栗外海運轉之2架離岸風力示範機組,自105年10月完工併聯後,歷經多次颱風侵襲,包括106年29及30日侵台之尼莎颱風(宜蘭蘇澳登陸,由苗栗竹南附近出海)與海棠颱風(屏東楓港附近登陸,由彰化芳苑附近出海)等,皆未對離岸風機有所影響。
有關離岸風機對天災的因應,能源局說明,政府在推動離岸風力政策初期,已考量台灣位於北太平洋颱風侵襲及地震等特殊地理環境,規劃離岸風電示範機組要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Class IA為標準,耐風速達10分鐘平均風速50公尺/秒以上、3秒鐘瞬間陣風70公尺/秒以上、耐波浪為50年迴歸期之有效波高(significant wave height)達8公尺以上、耐海流為50 年迴歸期之海流及表面流速 1 公尺/秒以上等條件,驗證台灣獨特氣候條件對於離岸風機之影響;上述離岸風電機組已歷經多次颱風及地震考驗,正持續穩定提供綠色能源。
另外,有關風力發電是「浪費民脂民膏」的說法,能源局表示,推動離岸風電初期是參考國際經驗躉購機制,後輔以競價機制;離岸風電資本支出由個別開發商基於風場整體考量而執行,政府不直接進行設備投資或是案場開發,因此風機選擇及運轉維護由開發商自行選定及負責,所以並無所謂「浪費民脂民膏」等情事。
而金山附近(台電公司石門風場)之陸域風力機組係為92年10月15日併聯運轉陸域風力機組,為台電公司早期設置相對舊型機組,除設置地點易因颱風造成之紊流影響外,基礎結構亦未能完全符合國內環境條件,實不宜與近期國際發展迅速且安全性更高的離岸風電機組相較。
經濟部說明,為持續推動離岸風電之發展,標檢局已於106年1月4日公布防颱耐震標準,將抗颱耐震特殊要求納入CNS 15176-1國家標準,制定抗颱等級57 m/s(10分鐘平均颱風基準風速)規範;另配合IEC 61400-1對地震測試項目之規定,同時參考國家地震中心制定台灣海域地震規範(耐震度),正積極修訂國家標準。
藉由示範風機設置已釐清法令、技術(如颱風、地震等)及財務等議題,且因離岸風力示範機組的成功建置與抗颱耐震實績,提昇對發展離岸風電的信心,並吸引國內外業者投入國內離岸風電建設行列。
經濟部強調,綠能是未來趨勢,也是未來的巨大商機,善用台灣所具備發展綠能的利基,建構能源內需市場,以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與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離岸風電可於114年達成累計設置5.5 GW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除減少空氣污染、獲取潔淨電力外,累計共將創造投資額達新台幣9,625億元,累計創造約2萬個就業機會,同時帶動年減碳量達1,047萬噸,約相當於26,926個大安森林公園年減碳量,有利於實現強化能源安全、創新綠色經濟、促進環境永續等政策願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