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攸關區域安全與經貿合作的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將於日本再次召開。這次峰會正值朝鮮半島和平議題風風火火的展開,以及張力四現的貿易戰爭正布局開展中,三個世界主要國家的任何外交對話與溝通都將影響著全球的安定與安全。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組成最早是有鑑於東南亞國家協會組織運作越來越順暢,乃由韓國於2004年提出,希望藉由三國領導人的定期會面能夠加深彼此之間的認知與尊重,追求東北亞的和平與安全,並且藉由合作促進三方的經濟整合。

基於這樣的共識,三方領袖中國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和韓國總統李明博在2009年提出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區域整合概念。2012年第五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北京舉行時中國總理溫家寶、日本首相野田佳彥、韓國總統李明博則共同簽屬中日韓投資協定,並一致同意在2012年啟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這樣對大動作在2008年受到美國金融海嘯衝擊下傾頹的國際經濟體系,發揮了安世濟民的效應,中日韓加上東協的經貿組合也一度被看好能夠成為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共同體。

然而,經濟整合的遠大前景終究敵不過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政治對立與仇視,而使得領導人會議並沒有持續及有效的推動。政治上的對立是主要原因,尤其是日韓之間的獨島爭議、中日之間有關釣魚台群島主權的爭執,中韓之間有關北朝鮮問題,還有這兩年南韓部署薩德反飛彈系統的事件,以及中韓對於日本有關二次大戰後諸多歷史性問題的爭議與處置後續,使得這樣的中日韓首腦會議已經多年無法再度舉行。

三年前,南韓前總統朴槿惠因為貪污醜聞中箭落馬,而推遲舉行中日韓峰會後,使得這項東北亞最重要的國際活動停擺,也讓曾經共同美好的「東亞共同體」概念嘎然而止。

危機感再生

美國總統川普對亞洲的態度,是使得中日外長會議再度召開,並再度訴求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主因。尤其這次峰會的召開日本日是最為積極促成者。

由於川普是個政治素人,他慣常跳脫政治圈中慣有的處世原則,而以生意人的談判應對姿態來處理政治議題,因此當川普一口答應要直接和金正恩會晤之時,這種跳脫傳統政治SOP的作法,尤其這也跳脫了中日兩個主要關係利益國家的做法,引起了中日兩國的困惑與無所適從,因此中日兩個主要的東亞大國覺得有必要對於自己身處的東北亞議題表達共同的態度,這也是兩國願意暫時排除雙方政治與歷史上的宿仇,再度合作的原因。

再說,過去的一年,中日兩國雖然各自使出渾身解數的取悅川普;川普仍在中美或中日貿易議題中毫不手軟,尤其安倍一向對川普言聽必從,認為自己與川普是同隊的,想不到在如此使出渾身解數後,川普不僅未告知安倍他的北韓策略,更在對日貿易上同樣批評日本的貿易逆差太大,要求日本立即改善。安倍還為了擺脫美國制裁的壓力,千里迢迢飛往美國企求取得川普的善意,但除了碰了一鼻子灰外,一事無成;加上國內對於安倍醜聞的政治壓力日日提升,逼得安倍想到了也一樣受困於美國的鄰居--中國及韓國,希望藉由中日韓共同力量來對付川普快又急的貿易壓力。

2025中國製造

受制於美國一波波經濟制裁的中國,更是感受無比的壓力,周末美國經貿代表團前往北京磋商中美經貿議題時,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強硬姿態,可見一斑。尤其美國挑明了要打掉中國的「2025中國製造」計畫,因為這個中國的願景如果實現,就是美國從世界霸主寶座跌下來的時候了。

軍事互信機制

由於美國對於中日兩國在經貿議題的錙銖必較讓中日兩國軟化了平常在政治與釣魚台群島主權議題上的爭議,開始團抱在一起以抵抗美國的制裁風暴。

在軍事上,日中兩國為了避免東海海空域偶發性衝突的發生,十幾年前便有意簽訂海空聯絡機制。但是受制於釣魚台主權爭議而擱置了十多年,如果雙方在峰會中真能確認具有軍事互信機制性質的「日中海空聯絡機制」,那的確可以有效降低東中國海的緊張情勢。

台灣再被「邊緣化」

面對朝鮮半島局勢的丕變以及美國快如龍捲風的經貿制裁壓力,為了解除國家之危,這樣強力對抗上千年的中日兩國可以捐棄成見結合在一起,甚至走上「軍事互信」這條路,可見得國際政治是個優先重視國家利益而非講仁重義的地方。

所以,也許北韓被邀請參加中日韓峰會都不是夢;但台灣呢?中日韓關係越好,恐怕就是台灣更被邊緣化的時候。

中日韓領導人峰會登場,由左至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文在寅三人挽手合照。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