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中關係詭譎多變,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展開貿易戰,又換上鷹派的龐皮歐國務卿,波頓為國家安全顧問,庫德羅為白宮國家經濟顧問,擺明就是要以中國為競爭對手,展現強勢的外交與經貿戰態勢。

但另一方面,美中兩強的角力也波及台灣,不僅川普刻意簽署美國國會兩院通過、旨在提升未來台美高層官員互訪與互動的「台灣旅行法」,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旋即訪問台灣,公開期許台灣在川普揭櫫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中可扮演重要角色。接著國際媒體傳出川普可能於六月「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新大樓落成儀式,派出波頓為特使前來台北。果真如此,北京勢必暴怒跳腳。

美、中角力不斷,加上川普頗為人知的交易性格,不免讓外界擔憂台灣會否淪為棋子或籌碼。對此台灣總統蔡英文接受媒體專訪時回應,「很多人說台灣是別人的棋子,但事實是台灣也可以是棋手,台灣必須順勢操作」。蔡英文指出台灣在民主、經貿等層面都不算是小國,暗示台灣處於美、中兩強互鬥之間,並非沒有自主空間。

蔡英文的話說對了一半,台灣的確有實力展現其價值,讓川普即使想要打「台灣牌」,也得慎思不能浪費或隨意濫打這張「好牌」。特別現階段國際情勢對於中國較為不利,正是台灣發揮其正面功能、重塑台灣國際正面新品牌的可貴時機。

但蔡英文沒說出來的另一半,就是台灣應該怎麼做,才能成為她心中認為的「棋手」。

先看看兩岸現在身處的國際環境如何。中國的崛起,在幾年前還給予國際社會若干期待,希望這個區域強權能否和平地崛起,甚而在經濟開展進步之後,逐步走向政治民主的開放。這也是過去二十年來美國對中政策主流派的想法,主導了至少過去幾任政府的對中政策和戰略。基本上美國就是想要將中國拉進國際建制的規範,讓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者」。

只不過這樣的想法在過去幾年來開始破滅,特別習近平上台之後,在實現「中國夢」與「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思維主導下,對內以打貪掃除黨內對手以鞏固權力,最後在去年十九大完成政治局改選,未欽定接班人,然後在今年的北京兩會,完成修憲,解除習近平的任期限制,為獨裁專制與個人領導鋪路。對外政策部份,習近平推動「一帶一路」工程,在南海持續填海造陸,部署軍備。中國全面性滲透並影響特定區域與國家的「銳實力」之說更是甚囂塵上。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已經不畏懼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直接對抗。

兩岸關係方面,北京自始未曾善意回應蔡英文的和平橄欖枝,強硬堅持她必須接受符合「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才願意與台灣重啟官方對話接觸。但面對北京持續的忽視與打壓,蔡英文維持克制不挑釁的態度,獲得美國、日本等國家肯定。對照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被國際視為挑戰台海現狀的「麻煩製造者」,蔡英文相對溫和、理性、務實的風格,反而對映出中國才是霸權「麻煩製造者」的印象。

當然,國際處境對台灣的民進黨政府有利還是不夠的。國際社會多數國家對於中國多仍是既愛又恨,既想交往做生意,又提防被滲透、分化。此時此刻,才凸顯台灣的戰略重要性,也就是蔡英文所說的,台灣可能扮演「棋手」。

關鍵在於,台灣做得夠嗎?民進黨政府專注於國內改革議程與贏得選舉的同時,蔡政府的國安外交團隊能否發揮有效的戰力,來成就台灣做為「棋手」的可能。

舉例而言,如果現今國際輿論對中國不利,那正是台灣全面強化國際文宣的機會之窗。台灣的民主、自由與經貿等軟實力都是區隔兩岸最好的籌碼。但台灣的國際文宣策略何在?過去還有新聞局如此統籌國際文宣的政府機制,如今受到政府精簡,被打散到外交部與文化部。台灣的國際文宣在欠缺國安會或行政院更高層級協調單位主導下,多淪為單打獨鬥。偶有政務委員唐鳳透過科技與社群媒體有效地運用創意向國際發聲。政府駐外單位的國際文宣評量KPI仍多建立在投稿與邀訪量的數字之上。

此外,有效的國際文宣還必須區分「精英作戰」與「草根作戰」。前者指對於意見領袖、政治人物的交往,後者著重在對於國際社群民眾的台灣印象塑造。至於主題,可包括台灣對比香港實施「一國兩制」現況的對比;台灣作為華人社會唯一民主國家的可貴;台灣在人權方面的進展,例如同性婚姻;台灣作為西太平洋以及印度太平洋戰略樞紐的關鍵據點;台灣在全球產業供應鏈的不可或缺性;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所構成對中國擴張軍武的有效嚇阻;台灣在國際人道、醫療、救難等跨國性議題上的貢獻;以及最重要的,台灣能持續保有對未來前途獨立而自主的決定權。

這些好牌都需要一個有效率的國際文宣團隊來設定議程與步驟,規劃不同層面的戰將向國際行銷,同時激勵台灣在全球駐外單位的文宣效率。這才是讓台灣成為「棋手」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