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剛過,您知道現在已經互通使用的「聖誕節」和「耶誕節」二個詞,有什麼不一樣嗎?其實是有的。當年老總統蔣介石的年代,政府一聲令下,「聖誕節」才成了「耶誕節」。

根據BBC中文網的報導,每到年底,台灣各地的天主教教堂都會張燈結彩凖備過聖誕節。不過,本來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徒都稱12月25日為「聖誕節」,但是在大約50年前,也就是蔣介石執政的時候,主管部門正式發出公文,指示「聖誕節」應該「正名」為「耶誕節」,也就是耶穌誕生的日子。

當時官方的說法是,中華文化中,聖人是至聖先師孔子、亞聖孟子,「耶穌不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稱為「聖誕節」。

報導指出,12月25日按照過去國民黨政府的行事曆是紀念1947年實行《中華民國憲法》的「行憲紀念日」,在2000年政黨輪替之前都還是所謂的「國定假日」,在還沒有下令稱為「耶誕節」之前,百貨公司、西餐廳都會推出特價或者是特餐,連電影院也都會放映好萊塢為聖誕節檔期特別拍攝的大片。

BBC中文網說,當年蔣介石政府還曾經嚴厲取締以「聖誕節」為名的特價或者特餐活動,不過對外國人入住的大飯店(酒店)附設的夜總會的聖誕節派對,則可以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還曾經出現過百貨公司打出「行憲紀念日大特價」的廣告。

報導指出,由於造成了不小的民怨,後來雖然沒有明白說撤銷禁令,但是各式各樣打著「聖誕節」名號的活動重新出現,但是媒體和官方對聖誕節的稱呼一直維持「耶誕節」到現在。

報導稱,天主教和基督教這兩個「基督宗教」的主流在台灣都有相當長的傳教歷史,這中間歷經清、日以及國民政府三個時代,雖然曾經受到限制或者打壓,但是12月25日的「聖誕節」或者是「耶誕節」因為他們而在台灣流傳。

BBC中文網說,12月24日晚上的子夜彌撒、聖誕節當天的禮拜、教徒聚會時所唱的「平安夜」、諸如此類紀念耶穌基督誕生的宗教傳統在台灣的教堂中從未中斷,蔣介石生前如果健康狀況許可,在聖誕夜當晚也會參加禮拜。

報導指出,時至今日,在台灣就算不是天主教或者基督教的教徒,也可以到地方政府凖備的「歡樂耶誕」場地看「耶誕樹」、聽「耶誕音樂」,用歡樂的方式慶祝這個曾經被下令叫做「耶誕節」的「聖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