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金門與馬祖的解嚴25周年紀念日,在經歷長達36年的戰地政務實驗之後,在金馬民主前輩不斷請願抗爭下,政府終於在民國81年的11月7日宣布終止在金馬地區的「戰地政務實驗」,今天,是一個值得全體金門人嚴肅面對的日子。

今年其實也是台灣解嚴30周年紀念,7月15日當天,蔡英文總統還在臉書寫下「今天是向偉大的台灣人民致敬的時刻,這就是我們的信念,唯有相信人民是讓國家前進的動力,台灣民主才會不斷往前邁進。」並且期許所有政黨都能站在以台灣主體性的立場,思考國家未來,終結藍綠惡鬥。

雖然長期以來,金門馬祖的解嚴紀念日不受政府重視,但個人認為解嚴25周年仍然是一個值得所有金馬居民共同面對的日子,在此,特別提出以下二個建議:

一、勿讓金馬戒嚴歷史成為空白的記憶:自民國38年以後,金門成為兩岸的戰場,不僅生命財產直接遭受損失,在一切以軍事至上的氛圍下,金門人的日常生活更受到難以想像的干擾與限制,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在限制之列,這些限制當然有其時空背景,不能全然以今天的角度非議,但金門人為了戰地政務實驗做了許多犧牲,也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這一段苦難的歲月畢竟已經遠去,隨著老一輩金門人逐漸凋零,未來沒有親身經歷過這段歷史的年輕一代金門人,對影響金門深遠的軍管解嚴歷史必然更加陌生。

嚴肅面對歷史事件是為了記取教訓,避免再次重蹈覆轍,建議政府相關單位著手收集、整理戰地政務時期的文物,或研議籌設金馬戰地政務實驗紀念館,或尋覓現有合適館所收藏,不要讓這段歷史成為空白。

二、深化民主,落實金門日報公共化:

在軍管戒嚴期間,金門人不僅日常生活受到許多限制,參與政治的權利也被剝奪,例如,一樣是戒嚴,同一時間,台灣本島仍然實施地方自治,除北高兩直轄市外,一般縣市仍照常舉行縣市長選舉,但金門在軍管期間,縣長皆為軍派或官派,亦無縣議員之選舉,在長期威權統治下,金門的民主化進程也嚴重落後台灣本島。

往者已矣,如今金門解嚴也已經25年,金門人必須負起金門民主化的責任,不過,從此次博弈公投正反兩方熱烈對話看來,金門的公民社會也已逐漸成形,

個人建議在金門成為一個公民社會的過程中,做為當地最為重要媒體的「金門日報」,更是責無旁貸。

事實上,早在103年的縣長選舉中,陳福海縣長就提出讓金門日報公共化的理念,根據9月1日金門日報的報導,陳縣長再次重申「希望能讓民意入報社,透過更多專題訪談和民意論壇內容的充實,金門日報不僅要走出去,也要讓人家走進來,藉以強化媒體的公器特性,並讓大家都有知的權利。」

個人十分認同讓金門日報公共化的理念,期待能少一點對政治人物的歌頌,多一點社會多元觀點的報導,在深化金門民主的路上,「金門日報」不能缺席。

戒嚴時期間,還有屬於金門地區的通用新台幣。   圖:李聰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