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從104年開始推動老店改造計畫,已有32家投入改造;在這過程,不只看到協助團隊與店家溝通磨合,也見識到父子之間的世代差異;擔任改造團隊的推手、甦活創意管理公司顧問張庭庭表示,在這過程,見識到父子間意見不和吵架,老店改造不只是視覺與商業模式的轉換,還需要找出老靈魂與新契機,以及找出新舊世代共作的可能性。

台北市商業處已完成的32家老店改造中,已由第二代經營的老濟安青草店,是改造成功的典型案例;老濟安位於龍蛇雜處的巷弄間,店老闆的爸爸王榮貴是青草達人,一出口就是滿滿的養生知識,兒子王伯彥從國中開始跟著家人學習青草茶店的經營,成年後王伯彥繼承了家族事業,老店位處小巷弄間讓年輕人很不適應,也難施展身手,透過改造青草茶老店有了轉機。

張庭庭表示,顧問與設計團隊在改造過程,為青草茶店設計了「吧檯」,吧檯讓父親王榮貴一邊泡青草茶,一邊辦講座,兒子也可以在吧檯旁工作並跟著學習,當父親離開吧檯,「吧檯」就成了兒子的時尚舞台,顧問團隊出了考題:要求王伯彥手沖潮味熱青草茶,並成為老店裡的創新商品。看著父子在改裝後的店裡,互相磨合與傳承,學過插花的王媽媽越看越感動,也從「青草」延伸出藝術想像,開始了乾燥花的創意。這家老店的改造過程,不只拉近與陌生消費者的距離,讓千年青草吹起一股清新療癒風,也凝聚了家族事業的向心力。

艋舺著名的「二和珍」,是在1945年落腳艋舺,見證了漢餅市場輝煌的時代。在競爭激烈的時代,艋舺光是康定路上就有11家漢餅店,店主靠著獨門配方,讓烤出來的餅有奶油香氣,放冷還是保有餅的美味。這一次在顧問團隊的協助下,以「一祥二和 艋呷香」重新詮釋品牌特色和在地精神,「二和珍」重新設計了Logo,以兩個象徵圓滿與福氣的圓,協同英文名字 Double Harmony,吸引老萬華與新人客來呷香。

台北市商業處處長蔡宗雄表示,該處從兩年前輔導在地業者轉型,每一家店提供30萬元補助經費,透過顧問與設計師進行轉型與改造,讓商圈從批發型態逐漸出現不同樣態的銷售模式,並發展在地店家品牌特色,原本店名是:「衣美服裝行」,,現在換了潮名「鳳.衣美」,過去這家店經營傳統批發服飾業,隨著商圈湧入的觀光人潮,店家決定加入改造計畫,跳脫以往擅長的批發經營模式。老闆劉鳳儀調整了店內的設計與美感外,並將過去的批發模式改為專賣款式新穎服飾,主動區格在地服飾商品,創造商家間的差異化,店內則呼應艋舺在地人文特質,以自然風格裝潢陳列,一改艋舺「媽媽裝」的刻板印象,為輕熟齡遊客提供清新潮服。

在艋舺地區,多數的老店已由第二代接棒,民國60年在大理街開店的「歐芬女內衣店」,一直走內衣批發線,這次與改造團隊合作,將經營重心轉為零售外,更跨足電子商務服務。

張庭庭表示,走在艋舺會看到改造後的商家,已煥然一新;當顧問投入改造計畫時,必須進行經營診斷與把脈,並找出店家的特色,也就是店家的靈魂;老店改造不只是視覺與商業模式的轉換,還需要找出老靈魂與新契機,最重要的是找出新舊世代共作的可能性。

老店改造,原本「衣美服裝行」改了潮名「鳳.衣美」,一改艋舺「媽媽裝」的刻板印象,為輕熟齡遊客提供清新潮服。   圖:北市商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