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年高中國文課綱審議大會決議,普通高中國文科「文言文」15篇推薦選文,而受闗注的〈台灣通史序〉由〈鹿港乘桴記〉取代;主要原因是,該篇文章內容提及「開山撫番」將原住民形容成「番」,有歧視之嫌。並未完全符合《 原住民教育法》第2條和第20條的精神。
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表示,普通高中文言文推薦選文原則,是依據《原住民族教育法》立法精神、選文應兼顧不同文類和土本素材作品,以及依照學習重點的五大類文本調整,原則各時代最多選三篇,並且與當代重要議題連結。
國家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組依據選文原則,以統編本、95課綱和現行101課綱選文建立63篇選文資料庫,再從裡面挑選出15篇推薦選文,包括先秦、漢魏六朝、唐宋、明清和台灣等5個時期,以及16篇備選文章。
邱乾國指出,在台灣時期的選文時,有委員提案以〈勸和論〉替代〈台灣通史序〉,經過表決沒有通過,但是替換「台灣通史序」案則獲通過,後由「 鹿港乘桴記」取代,出席43位委員中獲得32位委員支持,無異議通過。
邱乾國表示,108學年選文和現行採用的101課綱相較,〈鹿港乘桴記〉和〈畫菊自序〉都是新入選的文章。〈鹿港乘桴記〉是探索家鄉變遷歷史與培養鄉土意識和在地情懷連結;作者洪繻,生於清末(1867),卒於民初,彰化鹿港人。在光緒年間科考中第一名秀才。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台灣割讓給日本;洪繻投入武裝抗爭,台灣民主國潰敗後,潛心詩文,以詩為史,批判社會,並著有《瀛海偕亡記》、《台灣戰紀》等書。
〈畫菊自序〉,內文描述講述女性相夫教子之餘,進行自己生涯規劃,可作為生涯規劃與性別教育之間的連結。作者張李德和被喻為才女的,經歷清末、日治、光復,生平很適合作為台灣文學發展前期例子,又能呈現非男性文學作者的觀點。
今天選出的15篇選分別是:
先秦時期:〈燭之武退秦師〉、〈諫逐客書〉、〈大同與小康〉
漢魏六朝時期:〈鴻門宴〉、〈出師表〉、〈桃花源記〉
唐宋時期:〈師說〉、〈虯髯客傳〉、〈赤壁賦〉
明清時期:〈項脊軒志〉、〈晚遊六橋待月記〉、〈勞山道士〉
台灣時期:〈勸和論〉、〈鹿港乘桴記〉、〈畫菊自序〉
教育部國教署長邱乾國指出,15篇選文中,〈 鹿港乘桴記〉取代〈台灣通史序〉。 圖 : 教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