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東協市場漲幅相對落後全球,卻有一檔基金領先指數,淨值破歷史新高。國內投資人持有金額超過一半的摩根東協基金,如何掌握消費市場脈動,績效勝出?

當記者對操盤人問道:「通常拜訪公司時,你會問哪3個與眾不同的問題?」他回答:「我不知道其他基金經理人是怎麼問問題的,但我拜訪過的公司,一定會問超過300個問題。」

他,是摩根東協基金經理人王長祺,今年34歲,操盤資歷僅6年,年紀與同在1983年成立的摩根東協基金一樣大。投資經歷雖不算久,但在團隊合作下,報酬領先MSCI東協指數,突破2013年5月、美國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場前高點。10月16日,基金淨值創歷史新高,來到134.48美元。

祕訣一:檢視企業誠信

地毯式訪談  打聽借還款狀況

能夠打敗大盤、短中長期績效亮麗的原因,就在他敢買別人不敢買的股票。「這檔基金持股,並非都是指數成分股,有些甚至是不為人知的中小型公司。相較其他同類型基金,我們的個股檔數也較少,算是比較集中重押型的操作策略。」他很快做出結論,認為利基型的中小型股,是基金績效領先的最大功臣。

敢「與眾不同」的原因,就在他雖不問「特殊」問題,但有疑慮的地方,必定打破砂鍋問到底。「菲律賓有家公司,以銷售居家修繕、裝潢用品為主,類似台灣的特力屋;雖是家族企業,人治色彩濃厚,但市場口碑很不錯。一旦開始注意到這家公司,我就會展開地毯式訪談,有時就連路人也不放過。」

除了面對面拜訪公司外,王長祺還會深入公司上游原料商、下游客戶端、同業競爭對手,想方設法,從各個面向聽取不同人給予公司的評價,試圖拼湊出企業全貌。「我習慣向銀行打聽公司的貸款還息狀況、有沒有拖延紀錄,信用程度如何,是我看一家公司很重要的指標。」王長祺說。

祕訣二:檢視公司治理

不只看獲利  看支出是否合理

而這正是他「為人所不敢為」、重押東南亞中小型公司的主因。「投資市場上,本益比是人預估出來的,每股獲利也是公司給的,這些數字都不是我決定投資與否的關鍵。重點是公司的現金流及負債狀況,資本支出是否合理、是否妥善運用資金,好好地幫股東賺錢。」他直言,說穿了就是「公司治理」,有這4個字作支撐的公司,再怎麼沒沒無聞,也可能是基金長期持有標的。

(本文獲今周刊授權轉載,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