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是官場升遷終南捷徑的中共「共青團」光環不在,經過近年最高領導人習近平批判、壓制和清洗後,十九大「團派」官員們的動向特別受到關注。「團派」出身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近來被看好「入常(政治局常委)」,甚至取代李克強接任總理。而蒙古族的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楊晶,也可望「策馬晉升」,政治行情逆勢上漲。

不過,除此之外,「團派」出身目前職務最高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能否留任,情勢仍未明朗。2012年他跟習近平一起接班之際,外界尚稱之為「習李體制」,彷彿「紅二代」和「團派」共同掌權。但隨著中紀委書記王岐山的反腐打貪有成,習近平對其倚重日深,「習王」更為人們相提並論。

而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入常」機會,在原本與其同為第六代接班梯隊的前重慶市委書記孫政才7月落馬、日前被「雙開」後,顯得更是形單影隻,充滿變數。

習近平這幾年對共青團多所不滿,責罵的話講得難聽,在這樣的險惡情勢下,與「團派」的「大家長」、前領導人胡錦濤關係密切的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又分管「群團工作」,處境更是堪慮。

當然,最令外界議論紛紛的,莫過於9月20日,落選十九大代表的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秦宜智,被任命為質檢總局副局長閒職,變相遭貶。根據「香港01」昨(2)日報導,共青團前一把手秦宜智高配低職,質檢總局內排名僅第六。

一葉知秋,在十九大的召開進入緊鑼密鼓準備的此時此刻,出現上述發展,所謂「團派」被視為仕途晉升「快車道」的輝煌時代,恐怕一去不復返,共青團正陷入四面楚歌,「團派」出身官員除非與習近平有過共事經歷、理念接近、得到信任等有利條件「護體」外,恐怕已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或像台灣俗諺所說只能「隨人顧性命」了! 

根據《大紀元時報》的報導,在最近外媒傳出的多個十九大名單中,都有汪洋的名字,他並頻頻接見外賓。作為深受習近平信任和倚重的改革派,現年62歲的汪洋,是繼習近平的「大內總管」栗戰書之後,最熱門的「入常」人選。網路甚至流傳著「總經理連任失敗,大海取代之」的暗語,「總經理」即指總理李克強,「大海」便是指汪洋,將扶正出任總理。

當然這類繪聲繪影的傳言未必可以盡信,有時反而激起政敵或領導人的戒心。一如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夕,「江落石出」的傳聞,讓江澤民如臨大敵,透過黨內大老薄一波施壓,「突襲」成功,使得喬石在十五大「一退到底」。

汪洋能否自同屬「團派」的李克強手裡接下總理的棒子,一切當然取決於習近平十九大後權力布局和政務考量的抉擇,等到會議召開前夕,答案應可呼之欲出。

現年64歲的楊晶是內蒙古准格爾旗人,李克強在1993年主掌共青團時,楊晶出任內蒙古團委書記,首次成為李的部屬。楊晶並擔任過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5年,直到2008年,時任中共總書記的胡錦濤把楊晶調到中央,出任統戰部副部長兼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

2012年十八大上,楊晶升任中央書記處書記,翌年再度成為李克強下屬,擔任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楊晶就此成為史上首名出身少數民族的中央書記處書記及國務院「大管家」,也是首名同時身兼這兩個職務的官員。

香港《明報》分析說,中央書記處書記是「入局」熱門人選,加上地方、中央和黨、政經驗兼備,楊晶有望在十九大高升,「上位指數」4顆星。

自由亞洲電台(RFA)指出,胡春華能否躋身政治局常委,結果難料。報導引述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的話說,過去五年,習一直在栽培嫡系。胡春華作為「團派」,肯定不是習的嫡系。他認為,胡春華的入常機會不會高於三成。

報導並稱,今年7月24日,同為中共二十大的「接班人」、政治局委員孫政才落馬後,外界就廣泛認為習近平已打破了中共的「接班人制」。《開放》雜誌總編輯金鐘說:「如果在『十九大』上讓胡春華入常,那不承認了中共的接班制了嗎?」

另一名「團派」官員秦宜智,雖然比楊晶整整年輕「一輪」,但仕途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現年52歲的秦宜智,曾在地方長期歷練,擔任過四川省攀枝花市市長、內江市委書記等職,後在2005年調任西藏政府主席助理,原本仕途看好。

2013年,擔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常務副主席。中共十八大後不久,秦宜智被調入北京,接替陸昊出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

據「多維新聞網」報導指出,中南海近年對於共青團官員成為「官老爺」,只會坐在辦公室裡面脫離群眾的情況感到不滿,作為第一書記的秦宜智自然難辭其咎。這次被任命為質檢總局副局長,雖是正部長級,但已反映出共青團官員近年被邊緣化的政治現實。

報導指出,2016年,中共中紀委即曾公開批評共青團「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引起外界關切,認係習近平藉此整肅黨內「團派」勢力。不久之後,共青團就訂出改革方案,並由中共中央發布,實施「減上補下」大縮編,著手整頓。

「多維新聞網」披露,日前,中共官媒出版《習近平關於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一書,被視為所謂的「習近平文選」。書中首次曝光習近平對共青團極爲不滿的一些尖銳言論。據微信公號「學習小組」表示,上述書中摘錄了習近平近5年來一些講話、演講、批示等40多篇。該書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出版,2017年9月發行,書中部分言論是首次公開發表。 

書中提到,習近平在內部講話中指共青團「形同虛設」,只會「空喊口號」。2015年7月,在中共史上第一次由中央召開的「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嚴厲指責共青團處於「高位截癱」,「在現場無法發揮任何機能的四肢麻痹狀態」。

所謂「群團工作」就是工會、共青團、婦聯,其他還包括僑聯、科協、作協、紅十字會等。書中還指出,習近平批評共青團的幹部,「說科技說不上,說文藝說不通,說工作說不來,說生活說不對路,說來說去就是那幾句官話、老話、套話,同廣大青年沒有共同語言、沒有共同愛好,那當然就會話不投機半句多。」

報導指出,習近平還說,「如果青年在前進,而團組織沒有與時俱進,不能成為青年的領頭羊,反而成了青年的尾巴,那何談擴大有效覆蓋面?跟都跟不上!」習近平更質疑,「不要老想著升官,也不要幻想做接班人」,措辭之嚴厲,相當罕見。

批評的聲音還提到,共青團系統出身的官員主要缺點是:小心有餘,創新不足;經歷簡單,能力薄弱。因爲團委的工作涉及面窄,工作任務單純輕鬆,沒有難題,所以缺乏歷練,庸軟之輩在團系統裡很容易混。這些,都被認爲是共青團系統官員不被看好的原因。 

《大紀元時報》則說,外界認為,劉雲山是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的「群團工作」大總管,這其實是當局對劉的工作不滿。

海外自由亞洲特約評論員高新9月22日則撰文表示,秦宜智被調職也意味著要問責李源潮。李源潮除了是共青團中央領導人出身,而且是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同時還在劉雲山直接領導下分管「群團工作」。

港媒分析說,中央書記處書記是「入局」熱門人選,加上地方、中央和黨、政經驗兼備,以蒙古族躋身黨政要員的楊晶,有望在十九大高升,「上位指數」4顆星。   圖:翻攝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官網

政治觀察家認為,胡春華作為「團派」,肯定不是習的嫡系,胡春華十九大的「入常」機會不會高於三成。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