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在10月1日出刊的最新一期香港《亞洲週刊》報導,中共十九大之後,習近平成為核心,預料任期起碼延長五年,武力統一台灣成為議事日程,估計202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週年之前,要實現「祖國統一」的「中國夢」。

該刊以<台灣面對武統變局,十九大後關鍵時刻>為題當封面故事,文章分析,台灣內部分裂與經濟滯後,軍公教人員年金被消減,軍心動搖。支持台獨的新一代並無誓死一戰的決心,形成歷史上兩岸實力最懸殊的時刻。台灣的期望是美軍馳援,但川普在朝鮮問題上亟需北京支持,對台灣更為不利。

《亞洲週刊》報導,即將在10月18日舉行的中共十九大,不只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分水嶺,也是牽動兩岸命運的分水嶺。習近平成為「核心」後,邁向權力的頂峰,預料會延長任期五年乃至十年,而「完成統一大業」被視為他的首要任務,實現毛澤東、鄧小平所無法實現的中國統一,落實他的「中國夢」。

報導中說,台灣總統蔡英文去年就職後,兩岸的氣氛頓時從馬英九時代的熱絡陡降到冰點,北京方面一直在等待蔡「答卷」,然而十六個月過去,只留下一紙空白,可以預料在蔡未來任期中,北京也等不到它要的「九二共識」答案,情勢很清楚,蔡若有所動搖,綠營支持者就會要她下台。

習近平大權鞏固後,對拒絕統一的台灣民心,會耐心地等待狀況起色?抑或放棄等待,不惜讓台灣「地動山搖」? 《亞洲週刊》認為,北京已經發出信號,過去近九個月以來,大陸遼寧艦兩次繞台,轟六戰機也在七月間的二週內四度繞台,台灣面對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麼強烈。

文章分析,台灣內部一直存有樂觀或悲觀兩種論點。樂觀派認為台灣不當「麻煩製造者」,既不挑釁,也不宣布獨立,不挑戰對岸一中底線,也就是蔡英文經常掛在嘴上的「維持現狀」,大陸有何藉口動武?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指出,蔡在就職演說中宣示,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很清楚,中華民國憲法的法理意涵和主權範圍都是一中原則。」

悲觀派認為台灣不能當鴕鳥,而應看清楚國際形勢與中國大陸的最新變化,指出中國大陸的綜合國力與軍力上升到歷史的最高峰,而十九大之後,習近平要面對二零二一年中共建黨一百週年的「截稿時間」,要爭取在這之前「解決台灣問題」。尤其當前台灣國力不振、國際地位低落,國軍士氣衰頹,加上藍綠惡鬥,無法一致對外,呈現出分裂的局面,恰好面對國力上升、權力最集中、最能體現國家意志的中國大陸,實在令人無法樂觀。

由前行政院長江宜樺擔任董事長的長風文教基金會,9月10日在台灣大學舉辦「習近平政經策略下的兩岸前景」講座,由中國問題專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與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進行深度對談。《亞洲週刊》引述兩位學者一致的看法認為,十九大後,台灣問題或將擺上議事日程,北京方面很可能從過去最低綱領的「防獨」提升到最高綱領的「促統」,台灣須有所警惕。

報導指出,種種跡象顯示,台灣面對十九大後的變局是以不變應萬變,而且多數綠營支持者相信,一旦台海有事,國軍只要能挺得住第一擊,美軍會馳援台灣,關鍵是國軍能抵抗共軍多久?

很多人擔心將近七十年沒有打仗的國軍作戰能力,近來國軍狀況連連,如飛彈誤射、戰車翻覆等,被批評像鬆散的雜牌軍,就目前的役期、兵源、戰鬥意志等的評估,要成為鋼鐵勁旅還有一段落差。

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批評,台灣朝野不顧國家安全,爭相討好年輕人,原本的徵兵制度役期一再縮短,從三年、二年、一年,到現在只剩四個月。「僅受過四個月訓練的兵,能打仗嗎?」他痛批:「就算有十個巴頓(將軍)也不可能把這個兵訓好!」

台灣少子化,兵源嚴重短缺。前陸軍副司令吳斯懷說,軍隊招募不到軍校學生及志願役士兵,基層缺員百分之五十,預估明年國軍總人數只有十七萬三千人,首度跌破國防部先前公開宣稱維持有效戰力的最低防衛需求。基層軍官士氣低落,中高階不知如何領導部隊。國軍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前陸軍退役中將帥化民對媒體坦言,台灣的迷失在於將安全放在美日後台支柱,把國家安全放在軍售。事實上,台灣的國防困境就是沒有戰鬥意志、國家意志,沒有可以使用的武器,沒有作戰的勇氣。

年金改革如火如荼,蔡政府先拿公務員與教師祭旗,「刀刀見骨」,其所引發的寒蟬效應已嚴重影響軍隊士氣。吳斯懷在臉書發文說,美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AIT)主席莫健日前訪台,擔心年改動搖台灣軍心,警告民進黨政府勿輕舉妄動,軍心浮動將影響台美軍事合作,造成兩岸危機升溫,勢必影響美國國家利益。

報導提到,為了穩住軍公教不安的情緒,新任閣揆賴清德就任後立即宣布加薪百分之三,但能否挽回已然流失的軍公教的心不無疑問。一位中階公務員指出,過去十六年,軍公教只調過三次薪,每次都加百分之三,加起來也沒有超過百分之十,遠低於基本薪資調幅,儘管這突如其來的加薪令人驚喜,相較於年金大砍,軍公教可能還無法釋懷。

報導並說,青年是國家未來的柱石,近來大陸方面積極拉攏台灣青年,廣設台灣青年創業基地,給予豐厚的優惠貸款,統戰意圖不言而喻,但更多太陽花世代蘊含台獨基因(天然獨),不僅衝擊現有的執政體制,影響台灣社會未來發展,也對兩岸關係造成強烈撞擊。

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指出,外界以為台灣「天然獨」有七、八成,但根據美國杜克大學民調顯示,若把美國因素抽掉,一旦「中共打來」,台獨就變只剩兩成。換言之,多數年輕世代並沒有真正保衛台灣的勇氣,這就會讓對岸覺得武嚇可以發揮作用。

前六四學運領袖王丹八月離台,他在告別台灣講座上提到對台獨的觀察。他認為,如果不願意流血的話,不要再去講獨立了,因為「那就是嘴砲」,太陽花世代年輕人如果希望台灣真正獨立,必須要有為獨立付出代價的準備,「台灣越勇敢它越不敢打你」。

《亞洲週刊》引述布魯塞爾中國與歐洲問題研究院中方院長宋新寧三月在歐盟亞洲事務研究中心(European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 EIAS)所舉辦的研討會上說法稱,中國大陸的「新政策不再是讓台灣富,而是要讓台灣窮,這樣台灣會更依賴中國」。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彭錦鵬認為,「窮台策略」手段包括:中斷陸客來台、對台農產品輸陸「公事公辦」、徹查登陸台影歌星背景、吸引台人才出走大陸、聯合東盟國家提高台進口關稅等。一旦真正「窮台灣」,大陸至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放」台灣。

報導認為,大陸對台威脅日甚,但台灣社會長久缺乏危機意識,對於北京三番兩次的武嚇,早就習以為常,認為「台灣人不是被嚇大的」,馬英九時代兩岸關係正常化,雙方關係到了頂峰,甚至在新加坡舉行「馬習會」,兩岸領導人會面讓台灣原本就微弱的心防更不設防。

蔡英文上台以後,不承認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倒退到陳水扁時代,但沉睡的民心並未甦醒過來,並沒有大敵當前的警覺。

文章分析說,民進黨政府的對外戰略是「離中」親美日,把最大的資源投注在美日關係上,視之為台灣的安全保障,多數民眾也這麼認為。問題是國際情勢詭譎多變,台灣所擁有的籌碼相當有限,大國只當台灣是圍堵大陸的工具。

報導指出,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一度質疑「一中」定義,也未對美中台三角關係提出完整戰略,但朝鮮問題正在改變三角關係均勢。專家指出,朝鮮領袖金正恩和習近平如唱雙簧,金肆無忌憚地狂射飛彈,一再測試川普底線,但他越鬧,川普就越需要習近平,習也不急著亮牌,等到川普提供他要的籌碼再說。川普敲定十一月首度訪華,屆時十九大已落幕,習地位更加穩固後,中美關係勢將攀上高峰,台灣可能成為棄卒的機率大增。

《亞洲週刊》也指出,台灣雖然可能淪為美方的「籌碼」,但美國也不敢忽視台灣的戰略地位,對於共軍亟欲突破第一島鏈,美軍也有反制的準備。所謂的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南至菲律賓。台灣曾被喻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冷戰時期是美利用在第一島鏈力阻中共勢力擴張的重要據點,現在台灣依舊是美在西太平洋圍堵中國大陸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