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研院與學界發起的12年語文課綱已有四萬人連署,台灣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等學界代表將舉行記者會,為9月10日舉行的高中語文科審議大會進行最後一搏。而台灣文學會理事長向陽則投書指出,台灣文學學會從未主張「刪除」文言文,但偏高的文言文教材比例,對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缺乏實質助益。

吳武典表示,連署活動已有四萬人簽名,這項連署希望課綱審議能回歸到專業,也希望教育部能回應四萬人的訴求。由於課發會已走完嚴謹程序的高中國文課綱草案,這是經過兩年的審議,希望教育部課審會能尊重課發會的研議,不要作大幅度的翻盤,否則就是逾越了權限外,也希望高中國文課綱審議不要搞黑箱作業,應該守住語文教育的本質。

而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向陽(林淇瀁)再度向媒體投書指出,課綱調整的討論,無論支持或反對調整,都出於對當前台灣語文教育改革方向的關心,只要能平心靜氣,理性論述,提供充分資訊,提出有利論據,相信也是國人所樂見的。台灣文學學會主張大幅調整,高中國文課本選文,文言文所佔比例過高(高中三年45%至65%,如加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則高達75%),十二年國教課綱已微調為45%至55%,加上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還是高達65%。對廣大的學生和家長,都是沉重的負擔,無助於學生學習,也無法達成課程目標;對我國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國際視野的開拓缺乏助力。

向陽遺憾指出,對於台灣文學學會主張減輕學生文言文壓力的論述,遭媒體扭曲為「去中國化」、「政治意識形態作祟」,也有高中國文老師、學生家長看了報導以為台灣文學會主張「刪除文言文」。事實是,台灣文學學會從未主張「刪除」,記者會全程現場直播,影片至今仍放在臉書上,可供查核。部分媒體依然可以扭曲,再據以評論──這就顯現「聽說讀寫」的語文基本能力,不只是中學語文教育問題,也存在於媒體之中。偏高的文言文教材比例,對「孩子們」讀寫能力的助力有限,對曾受過更多文言文教育的「大人們」似乎也沒有多大效用。

台灣文學學會理事長向陽( 右二)指出,台灣文學學會並未主張不要文言文,連媒體都扭曲為「去中國化」、「政治意識形態作祟」   圖:新頭殻資料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