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部以農民看天吃飯的紀錄片「無米樂」上映,讓全國民眾認識台灣最大的穀倉—台南後壁,片中三位農民主角崑濱伯、煌明伯與文林伯,更是讓後壁的菁寮村成為觀光熱點,每逢例假日,遊客紛紛在老街中尋找崑濱伯的冠軍米、煌明伯的手工棉被、文林伯的牛車。

十年過去,老職人崑濱伯仍樂天的守著米店,煌明伯雖已離世,但第二代接手沒有讓手工棉被店打烊,文林伯的牛車也轉型為載遊客的專車,年青人也返鄉做社區營造(土溝農村文化學校),後壁成為老中青三代為家鄉共同打拼的最佳典範。

當然,經營超過半世紀的和興冰果部,古早味的芭蕉冰仍是便宜又好吃。

造訪菁寮老街的這天,傳承七十多年的兩美理髮店第三代傳人許先生,正在手工製作台灣僅存的耳挖絨球。

台灣的LV袋「茄芷」也是後壁的伴手禮,返鄉的年青人利用老一輩傳承的藺草編織技術,創造出復古又有台灣地方特色價值的商品。

另外,楊媽媽果子工坊利用在地農作物做出各類甜點、仕安合作社販售良質米、蓮心園庇護農藝工場有身障者自力生產的蛋捲,都是遊客可以帶回的伴手好物。

菁寮除了老街懷舊,近處也有「小南海風景區」可以休憩。

最後,要透露隱藏版美食: 從後壁北上越過八掌溪,來到嘉義的水上鄉,有家經營22年的無名麵店,它的各式餐點大多為銅板價,推薦麻醬麵再切盤滷味,吃過的人除了「讚」字,沒有第二句話。

老職人崑濱伯仍樂天的守著米店。   張大魯/攝影

楊媽媽果子工坊利用在地農作物做出各類甜點,是遊客可以帶回的伴手好物。   張大魯/攝影

後壁菁寮村成為觀光熱點,每逢例假日,遊客紛紛在老街中尋找崑濱伯的冠軍米、煌明伯的手工棉被、文林伯的牛車。   張大魯/攝影

傳承七十多年的兩美理髮店第三代傳人許先生,正在手工製作台灣僅存的耳挖絨球。   張大魯/攝影

小南海風景區,美得迷人。   張大魯/攝影

嘉義水上鄉,有家經營22年的無名麵店,吃過的人除了「讚」字,沒有第二句話。   張大魯/攝影

無名麵店,推薦麻醬麵再切盤滷味。   張大魯/攝影

經營超過半世紀的和興冰果部,古早味的芭蕉冰便宜又好吃。   張大魯/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