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原轉小教室駐紮2日在滂沱大雨中遭警方拆除原住民族人來到台大醫院1號出口繼續駐紮表達訴求;今(15)日原轉小教室邀請林立青陳芳明等文化界人士,連署搶救台灣被消失的風景與文化。林立青表示,凱道那次驅離一如原住民山海土地被剝奪的歷史;而陳芳明也批評,蔡英文就職典禮時邀巴奈唱歌,以為會是「公平正義起點」,沒想到只是「儀式表演」。

《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表示,當他們還在凱道的時候,有竹架子、飛魚吊著,沒有暴力地和平訴求,即便訴求這麼合理且卑微,仍被趕走;但總統府可以在凱道辦活動,卻沒有親自來這裡了解;從凱道被趕到台大醫院1號出口後,族人堅持到今天已113天,等到130天後還將面臨颱風。他回顧,第100天的時候,巴奈穿著破雨衣被十幾個警察圍著,而從更久以前,原住民的山海、土地也就是被這樣對待。如今他們在228受難者的公園旁邊,因為族群迫害的歷史太需要被看見。

北醫醫學人文所林益仁所長表示,原住民畫石頭、歌謠、舞蹈、吟詩,用和平與藝術方式表達訴求,想不到哪裡違反國安,卻被政府驅離,他認為政府願意支持太陽花,要與原住民和解,如今卻把它們的訴求掩蓋。他強調他們是要將最弱的人當中,更加弱的那些人的疼痛講給社會聽;就像齊柏林在空中讓我們看到受到殘害而破碎的環境,原住民的命運也透過邵族空蕩的獨木舟來展演。

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表示,齊柏林讓觀眾看到台灣的殘破、歷史的傷痛,所有政黨紀念他,卻仍不切開與財團的共犯結構;政黨輪替但財團不輪替,政黨輪替到誰,財團就跟誰結盟。他憂心,政府跟財團站在一起,土地就會繼續受到侵害。他認為知識份子沒力量,被工作綁住,只能假日動筆寫字聲援,但執政者不會看;因此他期待知識份子不該安於學院圍牆裡,而應將知識帶到社會具體實踐。

陳芳明回顧,民主進程緩慢,自己也曾經是民進黨員,年輕時參加過街頭運動,被鎮暴警察追打,棍子打在頭上的痛是台灣的痛;當他看到巴奈在蔡英文就職典禮歌唱時,「以為會是公平正義的起點,沒想到只是儀式表演。」他慨嘆,民進黨執政後淡化公民正義議題,蔡政府對巴奈訴求相應不理,連走過來對話,或邀請到府內討論具體政策都做不到。他批評蔡英文不僅沒有抗爭過,還要驅趕靜坐而不抗爭的原住民。

惜根台灣協會林子淩秘書長表示,從事環境運動十幾年,常聽說傳統領域還給原住民,2300萬人會被趕到台灣海峽;但其實沒有漢人被原住民趕到台灣海峽,反而是原住民離開他們的家鄉與傳統領域,她認為傳領劃設的「突破」是讓傳統領域快速墜入深淵,國有土地納入傳領沒有前進,但畫出私有地是「大退步」。她強調傳統領域是文化領域的概念,文化在傳統領域內維持,傳統領域的流失必然造就文化斷層。

歌手那布則持續呼籲,留在這裡不是為了求施捨,而是要呼籲1/4的國土是轉型正義最不可或缺的一角;他說老人家最常對他們講說,要有祖先在山陵建立起文明一樣的智慧與愛,持續不斷地走。如今政府驅逐邵族的獨木舟、不再有百合香之際,他不知道還有什麼風景與價值可以守護。

東華大學民族發展與社工系教授施正鋒痛批,新的辦法不新而是「裝聾作啞」,通過後開發將如雨後春筍冒出,跟前瞻一樣沒道理,就是跟財團掛勾。他認為總統被張景森蒙蔽,或跟財團酒喝太多。他也提醒,劃設辦法已經造成原住民的分化,是如同過去政府利用山原打平原、用部落打都會區、用老人打年輕人一樣的「惡毒」手段。

陳芳明15日批評,蔡英文就職典禮時邀巴奈唱歌,以為會是公平正義起點,沒想到只是儀式表演。   圖:汪少凡/攝

林立青15日表示,凱道2日驅離一如原住民山海土地被剝奪的歷史。   圖:汪少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