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始終是我心中最軟的那一塊!」 這是去年11月蔡總統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對勞工所作的溫情喊話連總統都這樣關注,你會以為勞工的好日子就要開始了,事實卻又不然。

蔡英文會這麼說,主要是因為她的「一例一休」政策遭到重大反彈,不但資方不高興,連勞團都感到強烈不滿,更別提因為這項政策導致物價上漲,連帶跟著要付出代價的普羅百姓了。

在520前夕,Yahoo奇摩新聞公布的「蔡英文總統就職一週年滿意度大調查」顯示,被列為不滿意政策排行榜之首的,就是「一例一休」,高達65.2%的民眾不滿意。

這麼不受歡迎的政策會產生,主要還是為了落實蔡總統的選前政見。

2015年11月29日,當時是總統參選人的蔡英文公布了勞工政策的6大主張,首要目標就是要縮減勞工年總工時,全面落實周休二日,讓全國國民的休假一致,當時這項政策一出,民眾鼓掌拍手叫好。

隨著蔡總統當選,兌現這項政見反而成了新政府的燙手山竽,因為遭到來自資方的強烈抵抗,周休二日政策出現了髮夾彎,變形成了「一例一休」。

從天而降的「一例一休」

去年六月27日,行政院突然公布了「一例一休」這個新名詞,而且還附送民調說有八成五的人贊成實施「一例一休」。

這麼重大的新勞工政策 連記者都是第一次聽說被它搞得一頭霧水遑論一般民眾 ! 「一例一休」民調居然就這麼被端出來做為施政依據,裏頭到底有多少的可信度?

為了實施政院的「一例一休」,立法院還要配套砍7天國定假日,拿假的休息日換真的7天假,於是引爆了勞工團體的全面抵制。

不但勞工反對一例一休,企業界也對這個新制度大表不滿,雖然蔡政府已經配合了資方拿掉勞工的七天國定假日,但一例一休大幅增加的營運成本也讓企業高喊吃不消。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賴正鎰表示,一例一休制度導致資方成本增加,目前運輸業、餐飲及超商連鎖,不得不推動減班、公休、漲價等對策來因應,預期未來半年內,國內物價普遍都會較過去調漲。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公布的民調顯示,一例一休推動後有62.9%民眾認為中小企業的經營更加困難,有55.9%的民眾認為一例一休導致物價飛漲,可見民眾對一例一休沒甚麼好感。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許多大的上市公司面對國際競爭壓力,必須靠cost down降低營運成本來求生存,偏偏一例一休大幅增加了休息日的加班費,這多出來的錢坑便只好靠不加薪、少給獎金和雇用派遣工來填補。

工商團體表示,僱用派遣是因應市場運作的機制,由於一例一休導致人力需求增加,必須用臨時雇員替代。增加派遣工的結果是不但降低了正職員工的薪資也增加了工作不保的威脅

受到一例一休衝擊最嚴重的恐怕還是中小型企業對於一個平均只有8-10%利潤的中小企業,一例一休實施後增加的人事成本,幾乎會吃掉三到四成的利潤,守法的老闆只有靠減少接單和增加員工休息日來因應 ; 玩法的老闆就叫員工刷兩卡來規避勞檢或者乾脆搞惡意資遣。

商發院董事長許添財表示,一例一休弊大於利,造成雇用更非典型化,很多苟延殘喘的中小企業恐怕「乾脆收了」,勞工反而更有面臨失業的威脅。

面對企業界的反彈聲浪,地方政府也是左右為難,藍營執政的南投縣,乾脆開了第一槍,要訂立「一例一休」的地方自治條例。南投縣長林明溱表示南投縣將不實施一例一休,又在縣務會議指示訂定自治條例,將加班費一律訂為日薪的1.5倍,對於資方輕微違規情形也不處罰。

只有四輸  沒有贏家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說, 政府強推一例一休制度,導致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勞工薪水不會調漲,民眾還得承擔物價上漲苦果,最後將是三輸局面。其實賴正鎰還漏了一項,那就是在不斷搖擺的政策中,政府公信力也跟著陪葬的四輸的局面。

一例一休推出後,企業界叫苦連天,不斷要求修法改善現況,勞動部也不斷更新條例加開後門,從原本的全面一列一休、每工作六天要休息一天,後來不斷開後門,彈性到兩周、四周、甚至到八周變形工時,老闆竟然可叫勞工連續工作24天也合法。讓勞工覺得改革不到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勞動部長林美珠在企業界不斷的壓力下,表示一切還沒最後定案,六月底前會再修法,行政院長林全卻在媒體訪問時公開打臉勞動部,說勞基法不會再修法。部長和院長講的不一樣,政策到底要怎麼走?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總統蔡英文的態度,從選前的周休二日,變成選後差了很多的一例一休,以總統之尊到大企業參訪時,竟然還說勞工的假放得太多了,讓勞工聽了心裡很不舒服。

蔡總統到中南美洲出訪友邦後,在飛機上與媒體聊天,有記者向總統表明需要一例一休,總統回說「那你不必跟我說啊,你去跟你老闆說嘛,台灣就是這樣,勞方都不自己去跟資方說,就是來跟政府抗議」;她認為一例一休讓政府公親變事主,很是無奈。但如果凡事都讓弱勢的勞工去跟強勢的老闆溝通,結果會怎樣? 如果政府不能制定並且執行對勞工有利的政策,勞工憑甚麼要投票支持這樣的政府?

一例一休為何不受歡迎?

平心而論,一例一休的立法原意,還是要保障勞工,但在各方勢力的影響下,變成了一個四不像又到處惹人厭的怪胎,就連勞工本身都不太支持。

《今周刊》在一例一休上路一個多月後,公布一項針對1076名勞工的調查,結果發現,僅有15.4%的受訪勞工感到滿意,不滿意的比例高達36.2%;值得注意的是,有高達55.7%的勞工,反而擔心因此變相扣薪。

造成一例一休如此不受歡迎的原因,除了政府的態度搖擺之外,還有以下三點:

一 事前說明溝通不足:

一例一休這項重大政策在新政府上台短短一個多月就公布,與勞工團體、企業界甚至全民的事前溝通與宣導,顯然十分不足在勞方與資方的意見沒有充分整合的情形下 ,就貿然宣布這項新政策,當然會引起反彈。更何況選前承諾的是周休二日,選後端出的是打了折的一例一休,加上還要砍七天假,這也逼得讓勞工走上街頭。

二 沒做好影響評估:

雖然行政院公布了一份很奇怪的民調做為施政依據,一例一休政策出來後,所有的民間民調結果都跟政院版的完全相反。行政院顯然不太清楚一例一休會對社會帶來甚麼樣的衝擊,尤其是物價上漲這一塊。

一例一休剛公布的時候,行政院並沒有提醒民眾說物價可能會因此上漲;等到物價上漲了,政府官員還警告業者不得趁機漲價,說要查是誰在哄抬物價; 最後擋不住物價漲勢,林全竟然說物價上漲是必然結果。

另外因為一例一休所造成的零售、服務業減少開店時間,偏遠交通公車減班、甚至取消路線等問題,也沒看到政院拿出解決辦法。

三 政策沒有順序與配套:

比起無法周休二日,其實許多勞工更在意普遍低薪的問題,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指出,解決低薪要靠產業升級、扶植工會,或提高基本工資。辛炳隆分析,政府還沒解決低薪,就先處理工時,導致低薪更惡化,是勞資反彈主因。

另外一例一休缺乏彈性的配套措施也頗讓人詬病,連綠營的台中市長林佳龍都說,一例一休「配套要做好」,制度上缺乏彈性,可能造成弱弱相殘,弱勢中小企業主跟弱勢勞工權益受損害

勞工不該淪為永遠的二等公民

台灣近十年來薪資凍漲,勞工的待遇偏低與休假不足是事實。要改善這個狀況,政府如果想靠一紙行政命令提高基本工資或強令周休二日,恐怕只會逼得企業主出走,情況反而對勞工更加不利。政府真正該做的是拿出策略與方向促進產業升級、做好基礎建設、活絡金融經濟,把池塘建好,引進活水,國家才有生氣;政府也才能拉出高度,協調勞工與資方,做個真正的公親

在國民的休假制度裡不能有次等人權 ! 讓勞工也能周休二日的良法美意在目前雖然不能一蹴可及,但在一例一休的政策穩定後,政府也該拿出具體時程表,真正的落實周休二日,讓勞工不再淪為永遠的二等公民

反對民進黨團推一例一休而砍掉國定7天假,勞團4日發起無限期絕食抗議,直到民進黨團願將法案退回委員會重新審議為止。   圖:鄭佑漢/攝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說, 政府強推一例一休制度,導致企業營運成本增加、勞工薪水不會調漲,民眾還得承擔物價上漲苦果,最後將是三輸局面。   圖: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