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個連署團體今 (12) 日在立法院群賢樓前召開記者會,要求性別平等教材不應被貼上「不當」標籤,並痛批性平教育被斷章取義汙衊抹黑,教育部應主動澄清,同志媽媽Jovi更以自身經驗指出,「沒有性別教育才是霸凌的開始。」

《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13年,學校推動性平教育也近20年,仍受家長團體持續批評成「情慾教材」,近期「不當性平教材」在各縣市議會延燒,2日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於議會允諾,將增加「性平教育委員會」家長席次至5人,並承諾撤除「校園『不當』性平教材」,9日基隆市教育處長陳素芬也在市議會做出同樣承諾。

同志家庭家長Jovi表示,自己與伴侶透過人工生殖而有小孩,共組成家庭。而台灣每100個孩子就有5個性別模糊的孩子,許多家長認為「不教他們會變成『變態』」或認為「不要孩子變同志他們會去『自殺』」;但她以自身經驗強調,「沒有性平教育就是霸凌的開始」,她的孩子因為有「兩個媽媽」而被歧視、霸凌時,老師跳出來跟孩子說「你沒有錯」;但當她還是孩子時,沒有人跟她說「女生也可以生小孩」,甚至有人跟她說,同志生下來的孩子也會是同志,她調侃,那她們怎麼都是異性戀生下來的?

勵馨基金會花蓮分會專員周雅淳表示,她自己是每週到課堂講故事的志工媽媽,她在性別教育現場看到,輿論會認為「未成年懷孕」、「被性侵」是行為不檢點,忽略這些被害者可能在學校受到排擠、家庭機能不佳、對未來茫然,各個層面都受挫;她理解到,有些被害者不只對性好奇,甚至認為「只有在這樣的關係中能夠感到被愛」,或被灌輸錯誤的避孕知識。

周雅淳認為,正因為她們沒有被體制照顧到,社會應該從源頭思考他們想要什麼,重新建立自信,而不把自我價值放在他人眼光之下。藉由情感教育、性教育,可以傾聽他們想說什麼,讓孩子的需求被看見,不用再偷偷摸摸或說謊騙人,最後在自我與社會的要求中取得平衡。她也強調,性平案件在性別教育實施後緩緩下降,有時在課堂上討論時,正受到長期性侵的學生就現身了。 

《祝我好孕》導演、生產改革行動聯盟陳育青表示,衛福部正在推動「少子化辦公室」,而性別平等教育其實與「生產」有關係,她表示以前國文課本中收錄林良《小太陽》的文章,描述到她太太推出產房時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我生的是女兒,你不會生氣吧?」她痛批國文課本性平教育極差;又例如《祝我好孕》紀錄片在文化部分級審查時,居然分成「輔12級」,文化部審查意見竟認為影片裸露乳房及陰部,包含血淋淋生產畫面,對未滿12歲兒童心理「有不良影響」;她痛批,如果大家對生小孩感到恐懼與不了解,又如何敢生小孩? 

台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小齊表示,障礙者面對青春期時也有同樣的困惑與情慾需求,然而社會時常看待身心障礙者是「去性別化」的,又身心障礙者當中也有同志,容易被雙重歧視。他也表示應該成立「家長幼稚園」,家長團體也需要上課,學習性平觀念。

176個團體連署提出訴求,要求性平教育應以「學生」、「受教權」為中心,培養學生性別平等公民素養,而非以「家長」、「特定宗教團體」為中心,性平教材不容被隨意貼上「不當」標籤,教育主管機關應依「性別平等教育檢視指標」進行研究,搜集證據才能判定教材的適當性;教育部也應針對性平教材被「斷章取義」誣衊抹黑的現象,主動積極澄清,並提供課程讓家長提升性平意識。

同志媽媽Jovi以自身經驗指出,沒有性別教育才是霸凌的開始。   圖:汪少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