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重返執政,蔡英文所領導的政府擁有比陳水扁時代更好的執政環境,尤其立法院是多數,可以貫徹執政理想的意志。但實際執行層面上,卻犯了三個大忌諱,包括缺乏公民參與、溝通不良以及違反立法程序。這三個毛病,都是當年許多人反對馬政府的原因或理由,民進黨不思改進,恐怕也將被年輕人給拋在後頭。

先談缺乏公民參與。前瞻基礎建設的規劃,其中固有中央政府的考量,例如輕軌建設,就是一個總體性的規劃,但主要仍參考地方政府所提方案為主。表面上這是反映民意,但台灣地方政治恰恰是最不能真正反映民意的所在。

高達8千8百多億的預算的決策是怎麼做成的?照理說,這是各個地方的大事,但去問看看在地居民,事前有多少市民知道,這些輕軌以後可能經過他家或辦公室?那些建設會影響家園的水質或環境,縮短城鄉差距的建設又是哪些?

多數市民不知情,但政府官員和縣市議員會不清楚?以媒體報導為證,有綠營人士建議,「未來縣市首長可請縣市議員協助宣傳前瞻計畫,讓民眾理解前瞻計畫的內容與願景。」這訊息顯示什麼?地方民代對這項計畫早已暸然在胸,若非此事引發重大爭端,一般老百姓還不是後知後覺?更不用說是公民參與了。

由於地方長期被少數勢力把持,任何在地建設就像肥肉一般,早被虎視眈眈的政商勢力給鎖定,難免又是炒地皮和包工程哪一套,拼經濟拚到魚肉鄉民者的口袋。

到了中央層級又是如何進行評估和規劃?是不是在行政院開一整天會議,一次召來五個縣市的官員代表刪刪減減就快速解決?中央政府各部會的協調評估是否都僅是應付了事?

抱歉,這已經不是大有為政府想做大建設就可以做的時代。基礎建設的確是政府該做的事,但面對地方扭曲腐敗的力量,運用的是少做少錯的公務體系,這樣的決策,若不盡力做到充分的公民參與,任何善意都可能是通往地獄的道路。

再談溝通不良。據稱,當蔡英文提到行政部門應與立法院及人民積極溝通時,與會的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則是秀出宣傳網站給蔡看,證明確實有努力在說明。但蔡看完更火,表示「網站都只是把過去的新聞稿貼上,民眾如何能了解。」

這是政府官員的通病,民進黨如果以為只要公布在網站上,就是盡到溝通責任,這樣的政權應該是岌岌可危。因為他們顯然跟國民黨官員一樣還停留在古代衙門公告的時代。須知,就算拍了影片在社群媒體上宣傳,也都只是溝通的一小部分,網路時代的多元媒體受眾,若未能透過綿密的虛實互動,變成重要議題,會有多少人接觸到政府訊息,大有疑問。

至於立法程序,民進黨經濟委員會召委邱議瑩不顧台下在野黨提出的異議和反對,一往無前的「走完」初審流程,如此違反議事規則的立法品質,何止是粗糙,更是自始無效。如果是擦槍走火,也該立即止血,道歉、懲處並重新來一遍。否則不要將所有黑鍋交由邱議瑩一個人來背。

立法程序不只是「半分忠」或「一分瑩」的問題,而是尊重少數的民主精神,就算在野黨是惡意杯葛,程序還是得照規矩走完。民進黨曾經用程序正義來對抗國民黨,如果執政過半,就變成了當年反抗的怪獸,這樣的政黨輪替,不是民主的勝利,而是民主的喪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