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小農之間,若能拋開「孤狼」的想法,攜手建立一個擁有共同目標的區域聯盟制度,有相同的田間管理方式、施肥用藥的標準,再進一步建立一個共有的「品牌」,讓這個品牌吸收來自各個幼狼的能量,最後凝聚成一股良善的新勢力,或許會是小農經濟學的一條新出路。
台灣正面臨人口老化的問題,其中,從事農業人口急速短缺與年齡層居高不下,更是需要政府積極面對的首要課題。
小農經濟學
近幾年,政府推出許多所謂的新農業政策與補助,鼓吹年輕人返鄉從事專職農業,於是,各地文創小農或自然農法生產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的確帶出一波看似台灣農業起死回生的「小農經濟學」,卻也因為缺乏整合的力量,讓返鄉的新一代青年農夫們歷經一番生死交替。
當夢想、熱情被現實生活的經濟壓力無情攻擊後,能剩下什麼繼續支持著還沒陣亡的小生產者繼續前進呢? 賈伯斯說:「熱情是所有的一切」,唯有熱情才能讓人們更接近目標與願景;但孤軍奮鬥的人,最終也可能向現實妥協,以致放棄願景。
台灣的「孤狼」特性
就筆者觀察,台灣許多產業都是內亂、同業內耗,因此,把產業的輝煌大道越走越小。哪個產業好,就有一群人一窩蜂的搶進;珍珠奶茶、蛋塔、雞排、電子商務平台,乃至於現在的臉書(Facebook)直播,就像餓狼看到羊群,瘋狂地向前搶食掠奪,最後羊群吃光了,只好餓狼吃餓狼。
農業現況也是如此,小農經濟崛起,跟著大農或糧商爭搶通路與客群,但幼狼怎麼打得過經驗老到的老狼呢?想當然爾,就是直接戰死沙場;台灣狼喜好當「孤狼」、唯我獨尊。
日本的狼群習性
台灣與日本在歷史情感上,有一段難分難捨的情愫,許多政策推展上,更常用「日本經驗」作為借鏡,可是,往往只學到一招半式,就好像練功只練外功,卻忽略了內在心法的重要性。
對日本農業推廣有一定研究的朋友一定知道,日本各地鄉鎮廣設農民市集、農民合作社以及所謂的「道之驛」,道之驛的意思是,在各個交通要道的車站、休息站等,建立小農產品的銷售站,基於許多小農地處偏遠,農產品銷售,一般民眾很難到原產地購買,因此由政府直接規劃設立的販售定點,讓有意購買的消費者更方便選購。
在日本,各地政府就是狼王,帶著幼狼開疆闢土建立屬於自己的領地,採用聯盟制度,讓狼群穩定成長,最後養成一批精銳的戰狼。
地區限定商品
2016年底到北海道旅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除了日本50年來最大的暴風雪之外,另一個就是「地區限定」;能做到這樣,也真的是讓人徹底佩服。所謂的地區限定,就是某種商品只能在指定的地區有販售,出了指定的地方就是沒得買!
這樣的做法,不僅確保了商品的品質,也穩定了商品的通路與售價,讓從事該項產品的生產者,能專心照顧好「我的信譽」;再者,北海道的溫泉飯店所用的食材,都是來自飯店附近的本地產品,這更該是台灣能夠學習的地方!
區域聯盟
台灣的小農之間,若能拋開孤狼的想法,攜手建立一個擁有共同目標的區域聯盟制度,有相同的田間管理方式、施肥用藥的標準,再進一步建立一個共有的「品牌」,讓這個品牌吸收來自各個幼狼的能量,最後凝聚成一股良善的新勢力,或許會是小農經濟學的一條新出路。
作者:林鈺軒(返鄉小農、米巷長工)
返鄉青年從事農業,孤軍奮鬥的人,最終也可能向現實妥協,以致放棄願景。 圖:林鈺軒提供
小農經濟崛起,跟著大農或糧商爭搶通路與客群,但幼狼怎麼打得過經驗老到的老狼呢? 圖:林鈺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