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今(13)日舉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三場公聽會,討論460.56億元的「數位建設」項目。有別於前兩場火藥味,會議過程平和,除立委廖國棟、台東縣長黃健庭強調應投入偏鄉資源,立委及學者多肯定此計畫相較其他前瞻計畫較具前瞻性。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強調,「智慧城鄉」目的讓人民有感,「智慧製造」目標讓產業升級

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編列8800億「特別預算」擴大台灣基礎建設投資,分為「軌道」、「水環境建設」、「城鄉」、「數位」、「綠能」五項。其中「數位建設」項目460.56億元,包含「建設資安」69.8億;「寬頻人權」21.66億;「數位文創高畫質服務」64.7億;「開放政府智慧城鄉」119.1億;「培育創新人才」185.3億。

會議尾聲安排地方政府機關及行政主管機關發言。經濟部沈榮津政務次長強調,數位化應用基礎從兩個方向來做;「智慧城鄉」讓人民有感,「智慧製造」讓產業升級,滿足產業期待。前者從食衣住行育樂範疇來量身打造,藉由地方、中央合作來導入全台智慧應用,讓人民有感。後者希望發展整體解決方案,拓展外銷,讓地方政府從待解決問題與各地特色,帶動特色物聯網產業。

沈榮津指出,「智慧製造」目標是帶動產業升級轉型,引入「雲端」、「資料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建立智慧製造的解決方案,目標是從「單機」到「生產線」到最後「整個廠」的智慧化,最重要是引導中小型企業。「智慧產業化」帶動「產業智慧化」,提升產業競爭力,並且要以能夠提供「永續營運」作為評量指標,避免成為「蚊子系統」。

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表示,數位建設最具「滲透力」與「連接性」,可平衡城鄉差距,成本效益比也高。「智慧城市」是柯文哲的主張,台北市作為living lab,由政府投資帶動民間投資。台北市的智慧建設主軸是「智慧公宅」、「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是奠基在台灣全球第一的數位基盤,以及117個捷運車站、3500多個醫院的城市特殊性,以公共服務導向驅動數位建設。

新北市副市長葉惠青強調,「數位平權」不只在於都會及偏鄉差距,不同所得階層與對象也應是重點,必須建構一套機制讓他們進入網路社會。他也指出,數位建設計畫書中詳列明確「評選標準」與「申請文件」,但在其他計畫如綠能、水資源、軌道卻沒有看到。

科技部長陳良基說明,推動「數位建設」是奠基在「數位國家,科技島嶼」藍圖,強調數位科技代表「國力」,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一旦數位建設落後,國家競爭力將快速下滑。此外,數位建設有共享性、即時性、雲端化的特質,認同以服務為本,因此以「防救災」作為計畫重點,又必須考量所有資料都在雲端時的風險,必須考慮資安漏洞。 

陳良基強調,科技部將扮演各部會、中央與地方間前導與支援的角色透過數位建設的滲透力與連接力,槓桿2200億的民間投資。藉由前瞻計畫將資本門、經常門做流通,引導創新金援模式。此外,數位時代的智慧城市發展,需要「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因此要建置產業研究及各級政府機關所需要的「高速運算平台」。有平台不能沒有人,人才建置與物聯網也相當重要,培養人與機器、機器之間的相互溝通合作。此外,藉由數位建設遍佈在各鄉鎮,將使氣象、地震等防救災工作一步到位。 

立法院舉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公聽會,縣市首長出席。   圖:汪少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