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進入白宮第一天,坐上歐巴馬坐了8年的辦公桌,第一件事就是簽下撤銷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行政命令。「這件事(退出TPP)我們講了很久,」川普簽署政令時說:「這對美國勞工來說是件好事。」這也代表,美國20年來的貿易政策即將改頭換面。「美國的貿易策略,就從撤銷TPP開始,並為重新談判符合美國勞工利益的貿易協定。」白宮施政白皮書上這麼說。

川普撤出TPP,不只是影響全球的區域貿易協定,更代表美國從全球化先鋒,退居二線的風向球。因為TPP,正是在過去20年最全球化高規格的招牌,也是全球化的最高體現。對台灣而言,TPP更有另一層意義:相較於其他的區域貿易協定,TPP可說是台灣找遍全球,唯一還有加入可能性的「最後救贖」。

不論是扁、馬、蔡政府,對TPP一直都抱著期望,希望它可以成為台灣參加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第二個參加的多邊貿易談判。但沒想到,隨著世界經濟成長趨緩,各個大國開始興起保護主義。繼英國脫歐後,川普更大聲揚棄全球化時代的多邊貿易談判。

剛過完2016年,根據今年1月9日最新出爐的財政部統計,台灣全年出口衰退1.7%。這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出口史上,首次「連續2年負成長」。未來如果美國硬起來,「台灣未來的挑戰會更大!」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直言。

「全球化的風向在轉變,現在大家把目光轉移到全球化的副作用上。這代表台灣的貿易政策,也必須要快速調整。」林建甫說。否則,一不小心,在全球化風口上的台灣,可能會摔得更重。

去年10月,信評機構惠譽(Fitch)才將台灣的主權評等從「A+」調升至「AA-」。但沒高興多久,川普就當選了。2016年11月17日,最新的穆迪(Moody's)信評報告出爐,雖然維持台灣的穩定展望,但也警告:「台灣在接下來幾年面對的,是人口結構老化和全球貿易趨緩。」

穆迪的報告裡指出,如果「台灣政府無法在全球貿易趨緩下,採取有效的政策來減輕負面影響,未來台灣的主權信評就會面臨被調降的壓力。」

川普棄毀TPP的動作,不但抹煞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最後機會,「全球化」這陣帶著台灣飛行的貿易風,也將跟著TPP一同葬送。逆全球化,正在像病毒一樣流行。

逆全球化,就是指大家不再照著國際貿易理論做生意,以本國生產為最高原則,全球貿易量也因此而停滯。過去,全球貿易額的年成長率,都遠高於GDP成長率,但從2011年,一切都變了。

全球貿易預警組織(Global Trade Alert)就在去年10月發出警示,指出當前全球的貿易保守氣氛,已經是「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嚴重的一次」。

「如果這次的全球貿易成長衰退只是周期性的,那沒什麼好擔心。問題就在於,我們觀察到這次的衰退,除了需求疲弱、美元走強外,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政策性的引導。」全球貿易預警組織經濟學家艾文奈特(Simon Evenett)說。

(本文經《今周刊》同意轉載,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第1049/1050期《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