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是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不過這個自然界的進化法則,因為人類的「剖腹產」而有了扭轉趨勢。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理論生物學家米特羅克(Dr. Philipp Mitteroecker)發表研究指出,二次大戰後剖腹產(caesarean section,C-section)技術的成功,讓許多骨盆窄的孕婦及大頭寶寶有存活的機會,對人類進化產生影響。

這份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研究顯示,全球因體型關係而無法通過產道出生的嬰兒比例,從60年代的3%,增加至今日的3.6%,導致胎頭骨盆比例不稱(fetopelvic disproportion)的問題增加,約佔全球分娩的6%。

英國BBC報導,現在更多的孕婦因為骨盆狹窄,需要動手術才能把孩子生下來;而在過去,這些狹窄骨盆基因或大頭寶寶基因是不會從母親傳給孩子的,因為在生產時母親和嬰兒都可能死亡。米特羅克教授指出,100年前,骨盆狹窄的產婦很難存活,現在她們不但能活下來,而且把她們的骨盆狹窄基因傳給自己的女兒。

此外,大隻寶寶的出生也影響進化,該研究發現生產大隻嬰兒的趨勢,而較大的嬰兒更健康,但在以前,大隻嬰兒在生產中會卡住致命,基因不會傳下來。現在有了剖腹產選項,形成另類的進化選擇,生小嬰兒的趨勢反而因為剖腹產而漸漸消失。

米特羅克教授表示,這項研究無意批評醫療技術介入生物演變,只是指出它對於人類進化有影響,他表示,他不會預期未來大部分嬰兒都會採剖腹產出生。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