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婦聯盟18日上午在立法院群賢樓外召開記者會,台灣大學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強調,台灣從1965年起進口美國黃豆,數量逐年增加,自1966年出現基因改革黃豆迄今,台灣每年進口260萬公噸基改黃豆,但並未把「油料飼料用」與「食用」黃豆分流標示,形同「人豬共食」長達20年,主婦聯盟要求,農委會應即時將基改黃豆進行源頭分流管控。

主婦聯盟強調,雖然台灣已於2015年要求散裝產品與餐廳標示基改食品,並禁止校園午餐使用基改食品,進口黃豆雖然已區分基改與非基改食品,但每年進口的非基改黃豆只有5.8萬噸,顯示市售的大部分豆製品來源仍是基改黃豆。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強調,美國大量種植基改黃豆,但大多用於油料與飼料,不會拿來直接食用與加工給人吃,但台灣人習慣吃豆類製品,包括豆漿、豆腐、豆乾等加工品,民眾吃的大多是基改黃豆,對於健康、環境與社會都會造成許多風險。

長庚醫院毒物科助理教授林中英表示,目前醫學研究已經證實,食用基改黃豆會對孩童產生過敏反應,輕則嘔吐、精神不佳,由於世界衛生組織(WTO)已將基改食物列為2A級致癌物,萬一長期食用,也可能導製肝癌或罹患其他癌症的風險,建議民眾少吃基改黃豆為妙。

主婦聯盟與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指出,世界衛生組織去年已公告,農藥「嘉磷塞」有致癌風險,基改黃豆中的主要農藥就是嘉磷塞,基於國人飲食安全考量,呼籲農委會應從源頭嚴加把關,將進口黃豆區分為油料飼料用與直接食用,並比照稻米的農藥殘留標準,將進口黃豆的嘉磷塞容許量從10ppm降到0.1ppm,確保國人的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