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選舉。民進黨勢力的擴大與國民黨地盤的下沉,對於台灣政治而言是一種堪稱「地殼變動」的重大變化,並非只是一時性的鐘擺效應。相較於民進黨在地方上已經踏實地擴展勢力,國民黨無論在地盤、路線、人才還是資金等方面都難以再起。

中國國民黨是在和中國共產黨的對抗中,守護著台灣的中華民國而發展至今。這次選舉的失敗讓國民黨的危機感增強,國民黨是否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和中國共產黨合作,並仰仗中國巨大的影響力和資金來打台灣選戰的政黨呢?如果是這樣,國民黨雖然不會就此消滅,但是其勢力大概會進一步縮小,從大黨走向中黨,或許將慢慢成為類似中國共產黨代言人般的政黨而繼續存在吧。國民黨的角色也將發生變化,台灣政黨政治的結構也會發生變化。

馬政府從2008年以來,一邊強調重視台灣,另一面推動對中國的政策,進行改善兩岸關係,並獲得了一定的成果。這是在台灣社會中升高的「台灣認同」與大國崛起的中國之間,保持微妙平衡的路線。但是,馬總統在進入第二任期,為了建立自身的歷史定位,強行推動「馬習會」,自己破壞了這種微妙的平衡。殘留給台灣的,只剩下雖和中國保持密切經濟關係卻沒有好轉的台灣經濟,以及變得更狹窄的「中華民國」的空間。

去年11月,國際媒體播放的馬習會開場白中,馬英九先生對習近平先生沒有講「各表」,就證明這一點。以後,包括日本媒體在內的國際媒體認為「一中各表」是台灣島內的一個言論而已。於是即使國民黨想強調和民進黨兩岸政策的不同也沒有說服力。這是馬總統大陸政策的最大的失敗。蔣介石、蔣經國時代以來的中國國民黨的歷史作用,是否會由馬英九畫上終止符呢?有可能以後保護中華民國的重責,將由蔡英文政府來擔負。

蔡英文未來的執政之路,無論在經濟上,或是在兩岸關係上,都是佈滿荊棘的道路。但是,民進黨擁有國民黨沒有的力量,就是「台灣認同」作為其支撐的力量。習近平會怎麼反應目前無法預測。不過,如果習近平緊縮對台政策或壓迫台灣的話,台灣民眾大概會越來越討厭中國。正是現在這個時點,中國應該開始和代表台灣民意的民進黨進行對話。

作者:小笠原欣幸 (OGASAWARA, Yoshiyuki),日本東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兩岸關係研究小組成員。

譯者:鄭凱榕

(編按:小笠原教授長期觀察台灣選舉,這次大選多次訪問台灣,1月14日到18日也在台灣親眼觀察這次大選。

選前,小笠原教授12日在網頁上公布台灣總統選舉預測:蔡56%、朱32%、宋12%。最終開票結果為:蔡56%、朱31%、宋13%。

小笠原教授13日公布台灣國會席次預測:民進黨68席、國民黨35席、親民黨4席、其他6席。最終結果為:民進黨68、國民黨35、親民黨3、其他7。兩者預測結果幾乎是完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