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1月16日台灣選出蔡英文為新總統,人民等了2個月小英還沒開始幹活,等了3個月老百姓依然望穿秋水,等了4個月民眾開始納悶、不解怎麼馬英九還是總統?沒錯,這就是本週六投票過後到5月20日總統就職日期間的124天,台灣人民心中將倍感矛盾的事。

再想像一下:如果在這超過4個月的交接期間,台灣內部、兩岸或是國際間發生重大危機,究竟是即將卸任的總統馬英九和理當屬於看守性質的內閣要負責?還是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責任?這又是很容易淪為各說各話、政治口水的爭議。

如此嚴肅的問題被國民黨用「選後由多數黨組閣」當作廉價的政治議題在選前2週進行操作,真正主其事的總統馬英九卻無意表態。

有綠營人士呼籲選後馬政府全盤交出政權,包括總統的外交、國防、兩岸權力,恪守看守政府職責。但瞭解馬英九的人大概不會天真地相信他會自我閹割總統權力。另有人建議若民進黨單獨在國會過半,可立即通過「政權交接法」,讓馬政府無從迴避,此舉也多屬緩不濟急。

因此,在既無規範可遵守、又不能寄望馬英九「百分之百良心交接」的現實下,蔡英文、民進黨和台灣人民只能自求多福。

但自求多福不代表消極等待520就職,而是化被動為主動,預先做好因應可能變數的準備,包括如何處理政權交接期間可能的國家安全挑戰。

首先,組織一個有經驗的政權交接國安團隊有其必要。搭配民進黨在新國會席次的優勢,向馬政府要求讓總統當選人與其高層國安幕僚獲得與總統相同的國安情資與簡報是第一步。

因應國安危機應屬跨黨派事務,可以預期的風險包括對岸中國的不理性蠢動、南海領土主權紛爭再起、朝鮮半島情勢更形緊張、國際恐怖組織恣意妄為、台灣邦交關係生變、中國經濟波動,以及全球金融風暴再起等。果真在政府運作最脆弱的交接期間發生上述危機,輿論將更期待新總統的有效作為,媒體也必定緊迫盯人。縱使必須尊重憲政體制,總統當選人也應該提出建議作法,甚至為尊重總統當選人,即將卸任的總統亦應展現氣度、建立交接慣例,與總統當選人或其授權幕僚進行必要諮商。

尤其選後兩岸關係極端敏感,馬政府若堅持繼續進行兩岸在陸客中轉、貨貿協商、互設辦事處、開放12吋晶圓赴中國設廠,乃至於「馬習二會」等爭議性議程,除有違看守政府分際、不尊重總統當選人,更嚴重的是會激化選後國內政局對立、不利交接過程的平和順利。

對總統當選人而言,4個多月的交接期既是風險、也是機會。風險在於選後包括美、日等國家勢必關切總統當選人未來重大政策方向,密集的穿梭外交可以預期。籌組專業的國安幕僚團隊一方面可謹言慎行,另一方面亦可主動出撃,開始深化與邦交和非邦交國家的對話和溝通,俾就任之後旋即上手、不用摸索。

另一方面,在未獲得足夠充份國安單位情資簡報前,不應隨意發言,以免衍生誤解。更重要的是,過去經驗顯示,政權交接期間穿梭兩岸傳話人士衆多,訊息混亂,當選人團隊必須嚴守紀律和授權,並做即時澄清。

最後,運用交接期間,確保國安外交體系文官士氣穩定,同時釐清就任後國安戰略優先順序也是重點工作。

作者:劉世忠(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