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習會」本週六將在新加坡舉行的新聞曝光,撼動原本沉悶、失焦的台灣選情,也引起國際傳媒廣泛注意。多數持質疑論點的台灣評論多鎖定在馬英九個人,包括為何是在大選前70多天進行?為何像服貿協商一樣,又是不透明的私下協商安排?為何是曝了光才派行政院長和總統府祕書長向立法院說明?以及如果只是為了留下個人的歷史地位,馬英九有獲得多數台灣人民的授權去見習近平嗎?更遑論他曾經承諾任內不會見中國國家領導人,也說必須符合「國家需要、人民支持、國會監督」三條件才會成行。

不過換個角度想,馬英九想見習近平是新聞嗎?有需要這麼驚訝嗎?就連總統府都承認已經私下爭取這個機會長達2年多了不是?真的能見,就算違反承諾、違背民意、置國會於不顧,或是想影響選情,總是能自圓其說,甚至自我感覺良好,台灣人民對此早已見怪不怪,比較會受影響的反而是國際視聽。

真正應該嚴肅探究的問題是為什麼習近平「現在」願意見馬英九?如果是為了挽救國民黨選情,那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前不也可以見?若只要是非正式國際場合的「第三地」如新加坡就可以見,為何習近平要拖到現在才見?

依照總統府說法,「馬習會」已經私下運作幾個月,北京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也說,是在10月中旬和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廣州會晤時確認。換句話說,如果「馬習會」的祕密討論安排已進行一段時日,那就應該仔細爬梳過去幾個月來兩岸和亞太區域出現什麼變化,才讓習近平改變心意。

台灣內部選情大家都了然於胸,「柱下朱上」對國民黨雖是無奈選擇,北京也是看得搖頭嘆息,就算美國也明顯維持中立,準備要與明年的民進黨新政府打交道。從習近平的角度,就算改變選舉結果有限,起碼也要讓未來民進黨領導人在兩岸關係上備感壓力。

此外,9月25日習近平在華府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進行「歐習會」,事前多數觀察都認為習近平一定會主動提台灣議題,並且要求華府給民進黨施壓,否則明年台灣若政權輪替,兩岸關係將會「地動山搖」。令人訝異的是,習近平在「歐習會」會後聯合記者會對台灣非但隻字未提,就連在閉門會議時台灣問題也不是重點。對此有人解讀這次歐、習之間存在包括網路間諜和南海等太多棘手歧見,習近平似乎沒有充分準備,只想行禮如儀,完成訪美之旅。也可能習近平知道華府並未將台灣議題列在討論清單,提了也是白提,不如不提。

另一個較有可能的分析是習近平根本不想再要美國介入兩岸,他要自己管控對台政策,所以早已對「馬習會」望穿秋水的馬英九終於得償宿願。許多美國的「中國通」也觀察到習近平的決策風格獨特自我,因此「馬習會」的消息傳出也令他們跌破眼鏡。

另一項影響習近平對台政策思考轉變的因素是歐巴馬政府近來一連串強化「亞太再平衡」的作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針對北京而來的企圖昭然若揭。歐巴馬強化與日本安全防衛同盟,讓安倍順利完成安保法的通過;華府聯合菲律賓、澳洲等國制衡中國在南海島礁的填海造陸之舉,日前還派出驅逐艦拉森號進入中國島礁測試北京反應;美國主導完成「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談判,牽制北京推動的亞投行;歐巴馬更拉攏與北京親近的韓國總統朴槿惠,恢復與安倍以及韓、中、日三邊領袖對話。

面臨多數周邊國家在美國主導下形成的亞太政、經、軍制衡中國的防線,而且下任美國總統的對中政策看來只會更硬、不會更軟,以及未來民進黨新政府將較親美、日等綜合劣勢下,選擇與可能即將失去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政府領導人會晤不失為良策。對習近平而言,「馬習會」既可鞏固「一中」框架,未來民進黨領導人想要打破此一框架勢必付出對抗國際壓力的代價,又可形塑除了俄羅斯總統普亭力挺之外,還有另一個願意向他投懷送抱的台灣領導人國際意象。這才是習近平願意點頭見馬英九的戰略思考。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作者:劉世忠(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