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觀賞魚博覽會」16日在高雄展覽館登場,此次展出亮點包含全台首創的室內養殖夜光藻、體型最大的螢光魚及活化石鱟魚。主辦單位行政院農委會希望透過展覽,向全球展現台灣觀賞魚產業技術,進一步成為亞太中心。

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觀賞魚是台灣農漁業的「明日之星」,台灣的生物技術和創意發展,屢屢創造出他國無法開發的產品,例如螢光魚就是台灣的亮點。

他說,螢光魚業者芝林公司發表的全球最大的螢光魚,體型最大可達30公分左右。另經過2年的研發,終於克服大自然嚴苛的生存條件,開發出可在室內養殖的夜光藻,即一般所熟知的「藍眼淚」;農委會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復育多年的七彩巨型硨磲貝,以及歷經2億年演化的活化石鱟魚。

副總統吳敦義開幕致詞也表示,全球觀賞魚貿易額約有60億美元,台灣的產值年年增加。他表示,台灣觀賞魚供應國內、外市場的淡水魚種超過400種、海水觀賞魚超過30種,且參加國際比賽佳績不斷。

今年展覽設有創意造景館、龍魚館、螢光魚館、魟魚館、錦鯉館等5大展館,另有觀賞蝦及孔雀魚比賽區、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水試所區、企業形象區等,及28家水族相館廠商設攤。

展覽至19日,展出亮點包括1.魟魚館的新奇天線寶寶魟(皇冠黑帝王魟)及白子皇冠黑帝王魟。2.水試所展出鱟、硨磲貝及彩色水草。3.螢光魚館有夜光藻類(類似馬祖藍眼淚)及大型螢光水族動物。4.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觀賞魚廠商-展出新品系水晶蝦,觀賞蝦雖體型小卻為台灣水族業每年創造至少2億元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