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雙北市民醒來之後,大概都覺得很驚訝,怎麼昨天那個剛創下十七級陣風記錄的杜鵑颱風,就這麼不聲不響地走了?難道被老天開了個玩笑?然後開始慶幸「賺到一天颱風假」。

 

以後見之明來說,今天這樣的天氣應該是要上班上課的,當然如果考慮到災後路況和救災需要,放假一天也無不可。不管雙北市府的決定是放假或不放假,其實都說得通。

 

但是,昨天晚上雙北市府的決策過程,卻真應了「父子騎驢」這句成語形容的窘境,八點剛下令,十點就推翻,反反覆覆,裡外不是人,兩位市長滿面豆花。相較之下,南台灣的陳菊和賴清德,不顧臉書上一兩萬篇留言痛罵,依然堅持正常上班的決策,反而在今天得到平反。

 

父子騎驢故事裡的困境,並不在於騎不騎驢或者誰來騎驢,而是父子兩人拿不定主意、人云亦云、毫無主見。正確的決策當然不是人云亦云,但也不是不管他人意見,而是聽完各方意見,尤其是專業的氣象預報之後再做決定,而決定一但做出,就要有承擔後果的決心和肩膀。至於「各方意見」其實再簡單也不過:市民想放假,至少要安全上班,而氣象局提供的只有科學數字。

 

雙北颱風假決策的第一個錯誤是過早決定「只放半天」,這個前所未有的做法,創意有餘但可行性顯然極度不足,所以從來也沒人這樣做過;提出這個意見的新北市又急於發佈,還沒等到台北市充分表達意見就公開了。台北市可能經驗、自信不足,沒有立刻反對,基隆市當然只能跟著雙北走。發佈後民意一反彈,新北市又急著想要討好民意改成全天放假,台北基隆仍然只能被牽著鼻子走。於是演出這齣「兩個小時內,朝令又夕改」的鬧劇。

 

這樣的鬧劇,對雙北而言都是政府威信的巨大挫傷,而且傷得不僅只是市長個人的政治聲望而已,連帶影響的是「政府」這個機構出於領導社會的責任而被賦予的權威和人民對其抱持的信心。以台南高雄兩市為例,市政府宣佈後雖然民意有所不滿,但市民很清楚「就是這樣了不會改」,發洩完也就趕快上床睡覺準備上班了,事後也證明昨天晚上的氣象預報和政治決策是正確的。

 

氣象無常,昨晚的風雨也的確很強,要在民意和風雨的雙重壓力下,堅持相信「應該上課上班」的氣象預報數字,的確是違反直覺的。南高兩市的市長做了正確的抉擇,相信並且僅相信氣象數字,同時承擔壓力。雙北市長則陷入錯誤的猶豫,聽信氣象預報但做了錯誤的「只放半天」的決定,草率宣佈後卻又顧忌民意反彈之巨大而廢棄這個已經發佈的決定。正確和錯誤與否,並不在於放不放假,而在於決策的過程是否考量到「政府」作為社會的領導者這個角色所應該具備的態度,也就是帶給人民信心和信任的態度。

 

在這次颱風中,台北市府唯一值得稱許的決策是自來水供水問題:在原水濁度升高後立刻停止進水,並公告提醒市民。這樣不僅不會讓市民喝到黃水,更減輕後續的淨水廠清理負擔。而新北市政府該承擔的水源區養護責任,除了道路修復以外,這一個多月來並沒有見到朱立倫提出任何計畫或者構想。也許朱忙著當他的黨主席,沒時間擘畫新北市政的未來。如果真的如此難以兼顧,那怎不乾脆辭職算了?

 

上不上班,當然該聽也只能聽氣象局的科學預報和領導者的決策,要負責任的也是他們。鄉民的發言不負責任,就像騎驢父子耳邊的七嘴八舌一樣,聽了就窘大了。

作者:二火(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