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計畫將用過核燃料送境外再處理,備受國際關注,即將來台訪問的法國核能專家馬里格納克(Yves Marignac)表示,境外再處理有安全、核子擴散、和高成本等風險,歐洲各國和日本目前已放棄這個選項,建議台灣各界現在就面對核廢料問題,及早展開最終處置場的作業。

法國是核電廠經營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台電正打算委託法國國營的核電公司Areva處理台灣用過的核燃料。身為法國WISE-Paris能源資訊中心的執行長,馬里格納克長年在法國官方各部會和歐洲議會擔任顧問,去年並接受法國核安管制署(ASN)任命,負責監督核電廠的安全。

他接受台灣環保團體的邀請,2日下午將在立法院參加公聽會,當晚並在台大社科院針對核廢境外處理的問題進行公開演講。

馬里格納克受訪時表示,台電將用過核燃料送境外處置,是德國、瑞士、比利時、日本等國過時的作法,除了荷蘭極少數量的核燃料外,Areva手邊目前已經沒有再處理的外國訂單。

他說,各國數十年來的經驗顯示,用過核燃料再處理又貴又不安全,而且會增加核廢料管理的難度,分離出來的鈽,最後還是可能會運回台灣。

馬里格納克曾接受法國總理的委託,評估再處理的成本。他表示,在法國,再處理的成本比直接儲存至少貴5%,台灣還得額外支付昂貴的海上運輸費用。而且Areva再處理廠的燃料池幾乎全滿,容量得再擴充,加上未來10年內,老舊設備勢必得更新,對這家基本上已經破產的公司來說,如此鉅額的投資根本無力承擔,台電選現在這個時間點將核燃料送到法國,後續恐怕得付出更高的代價。

針對台電承諾,再處理過程當中分離出來的鈽,永遠不會運回台灣,馬里格納克指出,鈽在國際市場上沒人要,台電得支付高昂的費用才能脫手,最後極有可能就賣給EDF(法國電力集團);但如果EDF自己也不需要鈽,甚至認定這些鈽是核廢料,根據法國法律就必須送回台灣。

此外,從國際社會的角度來看,台電將用過核燃料遠渡重洋送到國外,沒有在境內處理,也是不負責任的做法。馬里格納克表示,除了高放射性物質長距離運送的風險外,再處理過程會分離出鈽,有核子擴散的疑慮。

馬里格納克因此建議,與其將用過的核燃料送到國外,不如及早展開境內最終處置場的作業。

「你以為你將問題丟到國外,可以20年不用面對,事實上,等再處理後剩下的核廢,在20年後運回來的時候,你的最終處置場計畫,可能還是毫無進展。」他說。

馬里格納克說,只要核電廠一運轉,就有核廢料的問題。法國已經用幾十年的時間,來尋找最終處置場,但離啟用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台灣現在就應該要面對核廢的問題,與地方民眾、全國輿論和國際社會好好溝通和對話,利用接下來的20年,發展出一套最終處置場的機制,而不是鴕鳥心態,用境外再處理拖延核廢的問題,以為自己不需要這套機制。」

在馬里格納克的眼中,德國就是拖延不面對的例子。德國從1990年代開始,也一樣將用過核燃料送到法國再處理,但直到福島災變後決定廢核,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和朝野政黨才達成共識,立法尋找最終處置場。

根據德國國會「最終處置場尋找委員會」兩個月前公布的報告,最快在2040至2050年之間,最終處置場才能啟用,2095至2170年間、或甚至更晚,儲存核廢料的處置場才可能永久封存。處置費用預計500億至700億歐元(約台幣1兆5千萬至2兆元),原來核電業者提撥的後端營運基金360億歐元(台幣1兆元)很有可能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