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信評昨天發布台灣銀行業最新報告,惠譽信評資深副總經理李信佳說,過去大家總認為,台灣銀行業最大風險來自房貸放款,但近年政府嚴管銀行房貸放款,業務風險已轉到「境外」市場。

惠譽信評副總黃嬿如說,合計國銀海外分行及OBU放款金額,已達總放款25兆多元的15%,其中,大半放款集中在中國,但中國經濟從去年開始放緩,放款風險相對提高。

針對我國銀行在中國曝險程度急劇升高的問題,中央銀行曾發函金管會,主張「嚴格」定義銀行業中國曝險計算方式;央行認為,應將銀行承做的短期貿易融資及短期拆存百分之百納入計算,但很多銀行中國曝險額度可能因此超過放款上限因此正極力爭取金管會放寬上限規範,但金管會表示,目前還在研議中。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稍早在立法院財委會表示,金管會全面監控國銀在中國及海外放款風險,會檢討有關曝險定義;他還明確表示,銀行業最大風險就是中國市場,國銀對中國曝險、須低於1倍淨值上限規定「絕對不會放寬」。

黃嬿如說,合計國銀海外分行及OBU的放款金額,已達總放款25兆多元的15%,其中,大半放款集中在中國,但中國經濟去年開始放緩,放款風險相對提高。

不過,金管會與央行對所謂中國曝險的計算內涵不同。金管會規定,國銀承做中國市場的短期貿易融資業務不須納入計算,國銀與中國符合投資等級銀行之間3個月內的短期同業拆存只須以2成計算曝險金額。但央行一向認為,這2個項目都應「全額」計算曝險,顯然央行傾向從嚴規範,金管會較寬鬆。

金管會銀行局表示,目前所有銀行對中國業務的曝險都低於淨值1倍的規定。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到去年底止,台灣所有銀行機構對中國曝險占銀行業淨值比為68%,仍然在上限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