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IC設計廠聯發科與中國晶圓代工廠華力微電子日前共同宣布,雙方將在28奈米製程展開合作。聯發科強調,下單華力微是基於分散代工與兩岸合作原則,該公司未來與台積電的緊密合作關係仍將維持不變。

目前28奈米製程仍為聯發科的手機晶片主力製程,過去先主要下單給台積電、聯電、格羅方達等代工廠。這次華力微拿下28奈米手機晶片訂單,是首次有中資晶圓代工廠成為聯發科的主要代工廠之一,預期在聯發科逐漸將生產分散至中國以避免中國政府祭出反壟斷法的策略下,未來華力微將與晶圓雙雄等大廠分食代工訂單。

聯發科強調,該公司已經是全球第2大無晶圓廠,晶片量大,目前除了英特爾和三星外,聯發科與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都有合作,亦早與華力微存在合作關係。

今年年中,中國宣布將投入6000億新台幣全力扶持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今年是第1年,總計官、民的投資金額大約已達人民幣1,800億元(約新台幣9,000億元),已超過原訂目標。

中國半導體發展策略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培養當地的IC設計業,以便搶食由美資高通、台灣聯發科等競爭對手。業界分析,聯發科手拿資金和訂單一連串積極參與中國市場投資,包括昨日與中國晶圓代工廠華力微電子合作,應是為避免成為中方打擊對象的策略之一。

以往中國官方一旦選定政策扶持產業後,往往令產業快速墜入供過於求的局面。之前的鋼鐵、面板產業皆是如此。日前中國更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所推動的科技產品貿易I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談判中拒絕讓面板內入協定範圍而導致談判破裂,充分顯示中國仍然不願在其實力較為薄弱的市場放開競爭。

中國的強硬態度引起美國、南韓、甚至WTO秘書長的不滿。美國副貿易代表、駐世界貿易組織大使邁克爾•龐克(Michael W. Punke)在一份聲明中說。「和在場的每一個人一樣,我們對本周無法慶祝達成一項協議感到失望。我們錯失了一次重大機遇。」

日內瓦談判旨在降低針對價值1兆美元的高科技產品的全球關稅,無論它們是遊戲機,還是高級半導體商品。

專家稱,如果取得突破,全球每年最多可取消150億美元的 關稅,並創造數十萬個就業崗位。但談判在中國和韓國關於液晶面板的爭吵中破裂。液晶面板是中國政府近10年來積極投資且迫切希望擴大市占率的商品。

中國這樣的作為,台灣政府就應該體認當中國下一階段的產業政策頭號目標鎖定半導體產業時,對廠商所造成的恐慌與壓力。

聯發科為了避免繼美資手機晶片設計廠高通在中國遭反壟斷法調查之後,成為下一波攻擊目標,半年來聯發科高層一再苦思對策,最終決定在中國大力投資並轉單給中國廠商。

聯發科除了11月下旬已先宣布投資上海半導體產業基金3億人民幣之外,子公司聯發軟件、上海晨思也耗資近百億台幣在上海等地置產,如今進一步將原本給台積電的訂單轉由中資企業代工,主要是冀望以在對岸大力投資避免中國政府對聯發科採取意外懲罰行動。

國內半導體業者指出,聯發科的種種舉措是不得已的自保策略,台灣政府與業界再不正視中國此種針對特定產業採取掠奪式發展策略的作為,提出具體競爭策略因應,台灣目前最堅強的產業鏈未來3~5年間將面臨來自中國的嚴重衝擊。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