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0)日是國際人權日。德國官員表示,死刑殘忍而且不人道,鼓勵台灣暫時執行死刑,朝廢除死刑的目標邁進。

廢除死刑是世界趨勢,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國家都不再執行死刑,歐盟國家特別是德國,反對死刑的立場尤其堅定。近年來只要日本、越南、和台灣等國執行死刑,德國政府都會透過外交部的人權專員史卓瑟(Christoph Straesser)表示譴責和遺憾。

台灣今年4月最後一次槍決犯人後,史卓瑟就在第一時間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對台灣「身為成熟民主國家,擁有相當高的人權標準,卻採用如此不人道的做法」表示不解。

史卓瑟接受新頭殼記者訪問時表示,台灣民眾認為死刑既可讓殺人犯付出代價,又能撫慰受害者家屬,這樣的想法在人性上或許說得過去,卻無法合理化國家殺人。死刑不僅剝奪人最根本的生命權,本身也是不人道的刑罰,手段殘忍又踐踏犯人的尊嚴,「文明的法治國家,不應該把自己降到跟罪犯同一位階。」

死刑應該廢除,另一個理由是誤判的可能性很難避免。史卓瑟說,即便像德國和台灣這樣司法高度發達的國家,都有可能發生誤判,如果無辜的話將難以挽回;他說,比如空軍士兵江國慶遭冤殺案,就算後來總統馬英九正式道歉,又能改變什麼?

至於死刑存在能遏止暴力犯罪的說法,實證上並站不住腳,沒有死刑的國家,犯罪率並不比有死刑的國家還高,廢除死刑後犯罪率也沒有上升。史卓瑟認為,對民主的法治國家來說,運作良好的司法體系,讓犯罪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遠比嚴刑峻罰更能嚇阻犯罪。

他因此建議台灣政府,先宣布暫停執行死刑,看看犯罪率有沒有因此而升高,並鼓勵輿論討論死刑的存廢,同時與公民社會多方對話,為將來廢除死刑預作準備。

身為德國政府主管國際人權事務的官員,史卓瑟表示,全球有超過150個國家廢除死刑或不再執行死刑,在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眼中,台灣的人權紀錄良好,因此台灣是德國在國際社會推動人權時「非常重要的夥伴」,他樂見台灣2009年將《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與《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法制化,並邀請國外的獨立專家審查。

不過史卓瑟也說,台灣從2006年到2010年雖然暫時停止執行死刑,死刑適用的範圍隨著修法也逐步限縮,但過去幾年,卻處決超過20名的死刑犯,「對此我感到非常遺憾」。

他因此鼓勵台灣,朝廢除死刑的目標邁進,「帶頭示範,影響整個亞洲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