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台北市為例,這次選舉比16年前的扁馬對決,少了10%投票率,但由於選民成長,總票數相同皆為151萬餘票。總選舉人數從1998年的186.9萬人,上升到2014年的214.7萬人,增加了27.8萬選民,佔12.9%。

比較1998和2004年的主要候選人得票率:

1998馬有76.6萬票51.1%,2014連61.0萬票40.8%,少了15.6萬票10.3%。

1998扁有68.8萬票45.9%,2014柯85.4萬票57.2%,多了16.8萬票11.3%。

大部分的評論文字,都說「台北市變天」「柯拿到年輕人的票」。但事實究竟如何?

從以上數字分析可以發現:

一、柯的得票率比扁增加11.3%,少於新選民增加率12.9%。也就是說至少有一成半的新選民投給了連。

二、連的得票率少於馬10.3%,若加計新黨3%的得票率,約少於當年藍營總得票率13.3%

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原本藍營的票流向柯,導致連的敗選」,但如果把投票率的因素考慮進去,數字就有趣了:2014台北市選舉投票率約70.5%(大安文山更低到只有六成出頭),1998年則是80.9%,相差剛好10.4%

這數字剛好就是「連少於馬」的數字,這是不是意味著「連之敗,是敗於投票率而非敗於新選民」?是不是意味著「傳統藍營支持者放棄投票導致連落選」?

當然在所有詳細數字和選後民調分析出爐前,這只是一個猜測。但就我個人的觀察,這樣的猜測是八九不離十。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

台北市舊有的藍綠板塊毫無變動,只是藍營中有些人「投不下去」而已,原本挺藍的還是挺藍,27.8萬新選民中,以七成投票率計,約有19.5萬人投票,也只有16.8萬投給柯文哲。(事實上新選民投票意願通常較平均投票率更高)

-------------------------------------

從市議員選舉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狀況:國親新三黨加上無黨籍中泛藍者的得票率,大約是 53%,泛綠的總得票是47%,如果把少掉的10%選民計算進去,市議員部份的藍綠板塊和16年前也還是一樣的。

國民黨看到這樣的結果,當然會很高興,並且對下一次選舉有了更大的期待:只要候選人條件好,催出投票率,台北市依然是 55/45 的基本盤。

天龍國改變了嗎?從新選民眼裡看,答案是肯定的,大多數新選民不再投藍,但從整體看,藍的消退只輸在新選民部份,舊選民的投票意向完全沒有改變。35歲以上族群,幾乎沒有因為時間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天龍國依舊是天龍國。

-------------------------------------

人都以為自己是自由的,擁有自由的思想,但其實並非如此。人的思想是極少變化的,尤其在成年後,定型了以後,就會維持那個樣子一直到老死都不會改變。當然少數人可以因為反省或學習而稍有改變,但為數極少,整體來說每個人的思想是不變的。

也因此,在一個穩定社會裡,社會的想法的改變,並非透過「改造個體」來達成,而是透過新生命的成長而緩慢演進的。年長者維持了社會的穩定,而新生者影響了社會未來的方向。成年人不能改變其他成年人,只能透過教育下一代來改變這個社會。

換句話說,要預測未來幾年後的選情變化,必須要觀察現在正邁向二十歲的年輕人在想什麼。318如火如荼時,社會上的老人不為所動,因為他們知道大部分人不 會被影響。但他們卻不肯正視「所有年輕人都改變了」的事實,而把這種風潮當作「年輕人的暫時性瘋狂,等他們進入社會就會恢復」。

但年輕人真的改變了!而且他們將以現在這個樣子活下去,一輩子都再也不會改變。台北市(和全國)舊有的藍綠板塊幾乎不變,每年只有千分之三的年輕人可以造成改變(也就是人口成長率),但累積起來每四年就有1.2%,每十年就是3%。

--------------------------------------

這場選舉,和以前的所有選舉一樣。贏的是年輕人,輸的是老人。新思想贏了,舊思想輸了。任何政黨想要贏得「下一次」選舉,就必須將自己年輕化,爭取新選民,這是唯一的活下去的方法。合不合胃口,都請欣然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