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將要舉行的全台地方政府改選,迄今已進入倒數計時,但各地選情至今依然冷清,而選民更冷漠。媒體幾乎完全不報導,各行各業也都難發選舉財,唯一在新聞中還有爆點的,就只剩台北市長連柯之間的纏鬥,以及行政與司法機關的「助選」了。

根據2014年10月8日《蘋果日報》報導,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柯文哲的MG149案持續延燒,國民黨立委前天邀台大醫院院長黃冠棠到立法院備詢,財政 部台北國稅局昨再被爆料,發文給曾邀柯演講的機關團體,要求提供扣繳憑單等資料。民進黨立委砲轟,國民黨動用國家機器追殺柯文哲。國稅局澄清,這是例行性 資料蒐集,並非針對特定人。行政院長江宜樺也說,有人檢舉,各部會都會配合調查,並未違反行政中立。

台北國稅局副局長王玠琛昨開記者會說,因國民黨立委羅淑蕾在媒體上公布相關資料後,有民眾檢舉、立委質詢、名嘴爆料,國稅局須先了解,才會進一步追查,現在只是發函給各單位,還不能知道有沒有逃漏稅,並非針對柯文哲查稅,國稅局「不是追殺,也絕對不會作打手」。調查柯文哲案只是例行公事,平常國稅局收到逃 漏稅的檢舉函,也會搜集公司收據。 國稅局官員解釋,每個月發函要求各單位提供稅務資料的案子很多,約有幾十件,不是針對柯文哲才發函。

但就在國稅局澄清記者會結束後,前民進黨中執委洪智坤又在臉書加碼爆料表示,他發現有個單位收到國稅局的公文,指名要查柯文哲的演講費等,這個單位正是出 版柯文哲著作《白色的力量》的三采文化出版事業公司。洪智坤貼出國稅局的公文照片,痛批「立刻打臉國稅局的例行性資料蒐集說法」,他認為現在必須「以白色力量對抗白色恐怖」。

綠委陳其邁抨擊,國稅局根本是政治追殺,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富可敵國,稅繳得少到可憐,財產和收入不相當,怎不見國稅局去查?綠委吳秉叡揚言今起對國稅局提出質詢,看國稅局查不查連勝文。但連勝文競選總幹事的藍委蔡正元說,國稅局每天查上百人,媒體有報導就要查,不然反而是瀆職,他也被查到漏報,昨才剛補繳五十萬元,「我是財政委員會立委,他們照查,查稅很正常,不用扯什麼國家機器」。

其實說句良心話,現在出版業已經蕭條到要裝葉克膜來急救了,大家早就忘了幾個月前柯文哲曾出過這本《白色的力量》。如今在書店的陳列架上,書的壽命比雜誌還短,國稅局此時對出版社的查稅,究竟是在恐嚇,還是另類宣傳,連我這種老編也看不出來。但國稅局這種針對出版社所做的查稅恐嚇,很多出版業裡的老人大概都有經驗。

一九九二年文經社出版了時任司法院長林洋港的著作《政治與人生─我的處世哲學》,其實會出這本書也沒什麼特別的理由,單純就是因為社長吳榮斌先生是南投人。人不親土親,鄉親挺鄉親,這在台灣本來就常態,跟政治立場毫無關係,因此書剛出版時也平安無事。

但到了一九九六年首次總統直選,林洋港決定辭去司法院長,與郝柏村搭配競選總統。有一天,忽然來了大批自稱是國稅局的人,一到文經社就先管制每個人的行動,接著再翻箱倒櫃後,就像柳宗元<黔之驢>描寫的「斷其喉,盡其肉,乃去。」相較於現在只是發文通知,最後很可能還替《白色的力量》打了免費廣告,不能不說台灣這二十年來還是有點進步。

去年五月,前司法院長林洋港過世後,台北市長郝龍斌在《中國時報》5月28日的個人專欄「大頭斌報告」裡,發表<阿港伯是中共同路人?>悼念文章時提到:「阿港伯的政壇歷練豐富,每到一個位置都留下不少建樹,尤其現在台北市民每天打開水龍頭喝的自來水,更和阿港伯息息相關,因為翡翠水庫正是在他市長任內開始興建的。」

從這樣的悼念文字看來,郝龍斌就任台北市長這麼多年多了,依然對市政與市史認識不清。在林洋港先生的追思會上,他的長孫林儒晹代表家屬致謝時就說過:「我曾經問阿公,翡翠水庫是誰蓋的?阿公回答水庫興建時間長,從評估、規劃到完工,不是個人功勞。」

從歷史上來看,翡翠水庫是在高玉樹任內規劃,張豐緒任內完成可行性報告,李登輝任內開工,許水德任內完工。而林洋港只是在任內答覆議員質詢時,為水庫工程的必要性辯護而已。十年前我也曾當面向阿港伯請教,從政以來最滿意的政績是什麼,他完全沒提到翡翠水庫,或是其他硬體建設,而是一再強調:「台北縣市的公車聯營」。

一九六七年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並將原本屬於台北縣的景美、木柵、內湖、南港,以及陽明山管理局的北投與士林六鄉鎮納入轄區。市公車處由於財力有限,這些新市區就由欣欣、大有、大南與光華四家民營巴士業者經營,但業者各行其事,同一路線不同編號,同樣編號還有不同顏色,票價計費也不一,還無法通用(即使同一家公司也不行),乘車者無法事先買票,必須預備大量零錢,等上了車再買票,搭車轉車都不便。

更麻煩的是當時大南公司是退輔會經營,駕駛大多是外省退伍老兵;光華公司則是民營,駕駛大多是本省人。兩家公司的司機為了爭搶客人,經常下車爭吵鬥毆,造 成交通阻塞。同公司後一班車的司機到了現場,又加入打鬥,甚至乘客與路人也因語言族群關係分別加入,讓北投到台北這一路上,經常出現分類械鬥的場面

一九七六年六月林洋港就任台北市市長後,立即組織了「台北市公民營公車聯營籌備委員會」,整合重編全市公車的路線、編號與票證,票價也簡化成兩段式收費,大家可事先購買回數票,無論什麼車來都能立即上車,這麼一來人人稱便。後來台北縣的一家公車與五家民營客運,也都加入公車聯營。

阿港伯說他年輕時到日本留學時,就發現他們的畫框或相框,若是兩個釘孔,距離就是一定,搬家到任何地方,若牆上已有釘子,就能直接掛上。若是買新的,不必拔下重釘,買的時候也不用考慮拿回去會不會不合,這樣可以節省大家的時間,也能促進消費。進步的城市,軟體有時比硬體更重要,因此他一上任市長,就堅持一定要整合公車聯營,讓市民更方便。

今天台北縣市的居民能享受方便的捷運,關鍵也就在於有很方便的公車轉乘系統,這也是如今台灣其他城市,即使蓋了捷運,甚至公車免費,也不見得有人想搭,大眾運輸系統永遠難以取代私人交通工具的主因。

郝市長在懷念阿港伯的文章裡提到:「一座城市之所以偉大,正因為這座城市對先進理念的堅持。」其實郝市長也好,競爭火熱的連勝文與柯文哲也好,甚至還在坐文字獄的馮光遠也好,當市長就該效法阿港伯,先進理念不只是規模龐大的硬體建設,而是要善用公權力與影響力,規劃或整合出可長可久的制度。

話說回來,當年林洋港若不要一心想著當總統,在司法院長任內,就像當台北市長時那樣好好建立起制度,李登輝投鼠忌器,也不會去管他在司法院做些什麼。很可惜林洋港看不透,腦中只想著怎樣競逐大位,最後司法改革無功,競選總統又失利。如今行政與司法中立,在鄉民眼中依然是笑話,到底這種「依法查稅,也依法不查連家的稅」,還要延續到連家第幾代?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作者:管仁健(文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