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食藥署今(8)天公布餿水油檢體報告,雖然發現原料全部酸價過高,但精煉後的全統香豬油卻通過檢驗,符合衛生標準,外界對此一片嘩然。專家指出,可能是強冠購入壞油後再混入正常油,有效稀釋壞油比例,而通過檢驗;此外,酸價高就代表是腐敗的不佳原料,問題油通過檢驗完全不代表它的安全性。

根據今天公布檢方提供的劣質豬油原料與成品樣本的檢驗結果顯示,「全統香豬油」成品合乎CNS衛生標準,原料油脂及回收廢油卻是酸價太高、致癌物質苯駢芘超標,推測是水解酸敗的油炸廢油;其中,強冠油槽原料油甚至驗不出豬的動物成分。所有原料都未驗出「總極性物質」、重金屬和黃麴毒素。令外界覺得不可思議。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榮譽教授孫璐西對此表示,就她向食藥署了解,業者透過油水分離處理回收油時,總極性物質可能跑到水層,以致檢驗油層時未檢出,不代表沒有總極性物質。她說,原料油沒驗出豬的成分,可能與強冠的油槽有關,因此她認為檢警有必要帶專家回到現場,仔細調查問題油的原料來源。

孫璐西也認為,全統香豬油雖然通過檢驗,但不能說就是安全,檢驗的原料油酸價超標,就代表是腐敗的不佳原料,此外,正常豬油不應該驗出含致癌物「苯駢芘」,這個檢驗結果反而說明了有進一步檢驗的必要。

擁有美國伊利諾大學食品科學系博士學位,也是食安管理專家的行政院政務委員蔣丙煌則表示,可能是強冠購入壞油後再混入正常油,一方面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有效稀釋壞油比例,而通過檢驗。他說,政院明天將再召開專案會議,檢討後續處理。他說,目前台灣食品檢驗標準與國際相同,雖然過關,但原料竟然是來自所謂餿水,絕對不合法,因此行政院強力要求相關產品下架,這方面不會妥協。

專長油脂加工、油脂分析的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兼產品及製程中心主任朱燕華說,食藥署的檢驗結果只是說明強冠的全統香豬油只是表面合格,裡面仍可能潛藏著氧化物等未知物質,有健康疑慮,油脂儲存安定性也不像新鮮純正的豬油,它的本質仍然是不衛生的廢油,不能拿來做食品原料,強冠公司投機取巧,應接受法律制裁。

至於臭油怎麼變成香豬油?食藥驗研究檢驗組長陳惠芳說,從檢方在業者的地下工廠查到油水分離槽推測,業者用水洗減量、皂土吸附、脫色、脫臭等精煉過程,達到降低酸價、減少苯駢芘、(親水性)總極性物質的目的,然而再加上其他來源的豬油混合而成。

陳惠芳說,這次沒驗出豬肉以外的動物成分,也沒有檢出皮革加工使用的重金屬鉻,推測廢油來源可能是炸豬排的餐飲店家,不是從餿水桶、地溝中撈出來的廚餘,也不是皮革加工後的下腳料。

孫璐西說,目前國內的檢驗都是朝特定目標物(像重金屬、黃麴毒素等),她建議食藥署這次要把全統的油與真正的豬油,做個徹底的「非特定目標物檢驗」。

孫璐西表示,這次事件凸顯食安單靠政府把關不夠,必須靠全民監督,尤其食品加工大廠更要藉這次教訓,落實原料供應端的查核,「實際派人去看原料是怎麼來的」,只要發現原料來源不明或有問題,就要更換供應商。

(圖: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