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天之內,兩岸談判的關鍵人物,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由於政府訊息操弄失控,忽然從「孝子」變成了「匪諜」。台灣很久沒經歷這般驚悚的新聞事件了,一時間流彈四射,謠言四起,一些以噴口水為業的名嘴及政治人物為之興奮不已。但是張顯耀事件內情有夠複雜,影響有夠重大,非常不合適讓口水遮掩了真相,讓流彈模糊了焦點。

張顯耀案的關鍵,是必須去釐清,究竟這是一起政府高層政治鬥爭的戲碼,還是真正發生了兩岸協商台灣首席談判者的洩密,甚至是「共諜」事件。圍繞在旁邊的許多枝節,當然可以談,但談得太認真,談得失焦,就不免顯得愚蠢。

陸委會用「照顧母親」的理由,將張顯耀調離現職,算不算說謊?感興趣的人可以為此爭得面紅耳赤,但不會有結論,也不會有後果。

張顯耀「被請辭」,已經明講要進行「行政調查」,卻還想為他安排一個董事長職務,矯情得像在辦「家家酒」,當然會被拒絕,並且引出後面的風波。整個過程,就是一個「呆」字,其餘不需要再多的口水。

民進黨黨團不滿王郁琦此案先向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報告,指責說是「違憲」,恐怕是聽到金溥聰名字就會發生的一種生理反應。張顯耀指王郁琦說調職一事「總統不知情」,這是張的單方說法。無論如何,總統府都已經公開聲明挺王了,還有甚麼好說的呢?民進黨立委指這件事是「先射箭、再畫靶」,把它定位為政爭,會不會是他認為,凡讓馬英九難堪的都是好事?關係兩岸的重大事件,真相都還沒搞清楚,這樣子急於表態合適嗎?民進黨在此時此刻,敢為張顯耀背書嗎?

張顯耀警官出身,進國安局後到法國念書,受到殷宗文賞識,帶到國安會輔佐當時的副祕書長胡為真。離開國安會後從政,進出親民黨、國民黨,再經過國會及行政部會的歷練,成為兩岸談判的第一把手,他整個腦袋裡裝的都是國家機密,與對岸的關係既早又深且密,一直是處在一個極為敏感的環境。

馬政府不信任他,又重用他;懷疑他,卻又處理不好他。現在政府人士透過媒體放話,隱約指他是「共諜」,卻又沒能提出任何的證據,導致張顯耀直接訴諸公眾,強烈反擊。固然這是讓馬政府極為難堪的一刻,但並不是綠營賺取政治紅利的良好時機,因為事情如果沒有處理好,賭上的是整個台灣的風險。

現在馬政府用名、用暗的手段,傾行政、司法之力,要遏止張顯耀造成更大的傷害,張顯耀則訴諸媒體、訴諸公眾,要捍衛自己的名譽和權利,而且暗挾自己所知道的祕密,對馬政府語帶威脅。此時此刻,不管是媒體,或是反對黨,只有嚴格監督司法和行政單位,不許濫權,全力追查真相,讓該負責者負起責任,其餘口水皆屬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