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教師節教育團體總有改善「教師福利」、「行政爆量」等呼籲,教育部循例端出補助人力、提高津貼等誘因及刪減、整併評鑑及填報表件等定食大餐。教育上層未能深度切身感受基層心聲、行政心態未變,問題是「年年持續,回應年年」。

104年11月起教育部即逐步推動「大幅簡化視導項目」、「公文及調查、成果資料報送」、「研習訓練」、「行政資源挹注」等行政減量措施。總統在106年師鐸獎典禮宣示,要持續推動行政減量,不要讓老師們迷失在繁瑣的行政流程。教育部109年度「持續」研議其他行政減量的可行性,確保落實措施。時至113年,行政減量依然是教師節熱門議題。教育團體指出行政業務已淹沒教學熱忱,呼籲「行政減量專職化,專業各司其職」;教育部依然是持續端出「餐點」。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表示將設立「非屬學校應收應辦公文投訴專區」,確實反映不合理的行政業務及尋求解決「行政爆量」問題,恐是對教育部行政減量的最大不信任感。

改革非一蹴可及,究教師工作爆量,主要有4大因素構成:

一、教師工作特殊性

教師工作終日在校以教學及學習指導為中心,同時指導學生在校期間各項活動、校外體育文藝相關活動等。是以舉凡備課教材及教具、處理班務及校務等、放學後學習相關、「應對家長(含少數恐龍家長)」等都是理所當然的成為「教師工作」。教師就是「一人扮演完全相異複數教育角色」的工作者,詮釋教學者、學習指導者、行政事務者及學校家長協調者等多歧特殊功能。

二、教師工作使命感

教師通過教學指導,巨大影響學生的生涯成長;多數教師都有著強烈全力以赴不惜勞力時間指導學生的使命感。盡責執行教育活動或校務行政等,熱誠協助學生或回應家長需求,使得「教師該做的事情」不斷累積增加。

三、龐大行政壓力及教育課題改革需求

教師配合推動各項教育改革措施,必須耗費許多能量面對及處理無盡頭的文書公文、調查填報系統、各級訪視評鑑、家長、外界及其他相關團體等諸多「教育」、「非教育」糾結不清需求等壓力,導致學校教育課題叢生,教師身心疲憊。

四、教師資質及能力受到更高期待

現今教師角色在教學及學生指導等外,必須具備教師間合作、向家長及區域住民等說明學校及自己教育活動等能力,達成學校教育目標,進而養成協調外界相關團體、妥適保持自我安定等能力。長年「應對高期待的疲乏感」,形成無法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挫折感。

臺灣與日本均存在著教師業務過度繁重的教育課題;日本教師過勞死則是時有發生。106年10月20日日本文科省(文部科學省;相當教育部)中央教育審議會事務局統計平均數字,顯示出日本國中小教師每日業務過勞於備課、學校午餐、清潔、社團活動指導、學生指導、校務行政工作、各種會議、研習會及家長應對等內容。

有口論者指出,現今教育現況,身為老師本就應該承擔這些責任,誠然是也。交通安全委員會、午餐推行委員會、各種職工考核會議、學生健康、食安會議、消防、防震防災演習等,最近潮流的AI課程、環保綠能、雙語、國際化等研習,真的需要教師具備這18般武藝的專業嗎?在上者滔滔闊論,在下者風塵僕僕奔波汲汲(追逐終身學習時數)的教師應有工作型態,應該是更重要(請參考「教師工作型態當前存在課題及改革方向」/Newtalk新聞 https://newtalk.tw/citizen/view/60848)。

日本文科省資料顯示,2022年因憂鬱症等精神疾病停職的公立學校教師人數是歷最高紀錄的6539人(小學3,202人、國中1,576人及高中849人);其中以20歲世代年輕教師增加比率最高。文科省指出,教育工作環境深刻嚴重,教師不足中減輕年經教師負擔是一大課題」,值得為鑒思考。

近年臺灣顯露教師嚴重不足趨勢,學校繁重行政業務成為年輕教師壓力實為教育崩壞警訊。教師行政爆量、師資不足等勢必引發教育品質低降,將成教育最大災難。教育部不是高高在上,應該「感同身受」「教育根源在教師工作繁重」的關鍵,務實行政業務減量作為,果敢建構教師工優質作型態,才是教育本職。

一、徹底評估行政減量

釐清行政減量本質是最優先課題。教師行政壓力根源毋庸置疑大都來自教育部(國教署)及地方教育局,其他機關則是搭順風車的插花心態。

首先,建立嚴謹公文過濾機制;電子公文通函(副本) 「輕率」漫天濫發,屬「垃圾級」存查通函(副本)公文多如牛忙卻仍需耗時處理,就是行政減量的第一大殺手。再加上民政、警消、社福、文化等蒐集資料,雜混為教育行政減量的惡瘤。

其次,教育部為主排山倒海式調查表單及填報系統平臺,使得教師及學生淪為「打」手及「填報」員。政策的蒐集資料及數據調查等是一項專業且需要投注成本的嚴肅事務,教育部等「輕鬆心態及便宜行事」的調查填報,正是增加師生無謂負擔的源頭。

再者,教育部迎接高官新政總會營造新主流政策,然而推陳出新之際卻是「新的來舊的不去」,架疊成為行政減量的「高欄」;教育部要發揮調和新舊業務「汰舊換新」的智慧,才能凸顯新政火光。

二、務實重整統合評鑑項目

教師是教育專業,最可怕的就是經常本末倒置疲於應付檢核訪視評鑑的文書作業,卻是學校行政人力破洞大化的罪魁禍首。

務實重整統合訪視評鑑項目的關鍵,在於教育部等要揚棄「函令天下」而「年度看看」的心態;畢竟,「苦做」的是基層教師。教育部要甄選推動績效,一封通函(副本)電子公文,就能讓上百多所學校雞飛狗跳「總動員」,何其輕鬆!「無差別」績效訪視評鑑,就是學校教育及行政壓力負擔的源頭。

建議教育部等務實重整統合及釐清訪視評鑑項目的關鍵,就是首建「歸零思考」。反映第一現場教育實務績效,唯有確實指標才是讓教師回歸教學專業不致迷失在「勞師動眾」的文書評鑑。

現任教育部官員約10年前網紅教授時代即厲聲高喊「正視評鑑對基層教育的傷害」,指出教育部每年所做的「統合視導」,犧牲教學,只為滿足評鑑數字,真是荒謬到極點;更批判「評鑑逐漸長成吞噬教學的大怪獸」。「老師的生命不應虛擲在表格上」,真是值得拭目以待啊!

三、學校行政人員不足窘境

學校行政工作量龐大,成為燙手山芋。採輪流或抽籤方式已經是學校拚死拚活的最終手段。教師自主意識抬頭、導師費提高壓抑行政職加給的兼職意願,未見解決之光!

行政減量就是化解學校行政人員不足窘境的突破口。學校行政依據教育性質,不同程度刪減、整合或調整以簡化行政量更是「必殺手段」。不休假獎金及健檢補助政策等激勵誘因的「相對符應對價」是人性,教育上層停滯於口號改善,不足以解決困境。勇敢採行學校行政事務專職化才能正本清源;建議大膽魄力甄選學校實施行政減量實證實驗,實為第一步。

113年教師節已過,各地方教師節「敬師禮」列表「評比檢視」真是大開眼界;行政減量、訪視評鑑等劇碼上演,教育部行禮如儀也是亮點。最具特色的,就是全臺超商餐廳等「教師優惠」湊上一腳增添繽紛。

教師是教育體系的根基,從事著培育建構社會人才的事業。「勵行教師行政減量」是促進教師專注教育本職的第一步。教師職責明確分工及獲得正當評價,才能提升教師資質及教學質量,達到教育應有目標。

教師行政爆量直接影響教育品質,十年來SOS閃爍未停,觸目驚心。支持教師後盾的永遠是採取行動,不是美麗口號。

最後建議,教育部應該規劃推動「教育機關首長(官員)擔任各級學校特任職員(教學工作及行政工作)」的「官學合作」,不要到校行禮如儀,致詞握手比讚合影,是確實融入學校業務。相信只要一星期或一個月就能「深深感動」。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