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東方諾貝爾獎」的唐獎今(20)日宣布第1屆「漢學獎」得主,由中國思想史知名學者余英時獲獎。

唐獎自6月18日起一連4天,每天宣佈1個獎項,由唐獎基金會創辦人尹衍樑、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以及中研院前院長暨唐獎評選委員會總召集人李遠哲共同宣佈得獎名單,第1屆「漢學獎」得主,由中國思想史知名學者余英時獲獎。

余英時早期以英文專書和著作在美國嶄露頭角,並擅以西方理論重新詮釋中國思想與文化,為中國文史領域研究者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他著作頗豐,60年間出版了中英文著作59本、論文400多篇,許多理論至今仍為學術界稱道。

唐獎官方公布徐英時得獎理由,指出其深入探究中國歷史、思想、政治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分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論述宏闊、見解深刻,實踐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治學精神,「學界久已推為海內外治中國思想、文化史之泰斗」。

除了學術貢獻,余英時也時常關注政治、文化議題,雖然他自稱自己對政治只有「遙遠的興趣」,但仍時常發文評論,聲援兩岸民主運動,也曾破譯陳寅恪在極權統治下著作的隱語詩。

除了「漢學獎」,唐獎教育基金會已於18、19日接連公佈第一屆「永續發展」獎、「生技醫藥」獎得獎名單。「永續發展」獎由挪威前首相,被世人封為「永續發展教母」的布倫特蘭(Dr. Gro Harlem Brundtland)奪得;生技醫藥獎則由為癌症免疫治療帶來革命性突破的美、日學者詹姆斯(James P. Allison)及本庶佑共同獲得。

唐獎創辦人尹衍樑18日出席記者會時開心表示,他喜悅的心情,就像生了孩子一樣的開心,他強調,唐獎不是要跟諾貝爾獎競爭,而是要彌補諾貝爾獎的不足,諾貝爾獎的各個獎項大都在100年前設立,但當時還沒有環保、醫藥生技等議題,未來如果地球有需要,唐獎將不排除增加新的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