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太陽花學運落幕後,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今(15 )日舉辦學運後的國會改革座談會。與會學者多以這是一場政治大地震形容這場學運。律師賴中強則建議,占領國會就是隱含對於代議制度失靈的批判。他建議,未來應該大幅增加政黨比例代表,從34/113的比例增加到至少政黨與區域是1:1比例,將並立制改成聯立制,由政黨票決定國會席次比例。

公督盟今日舉辦「太陽花革命後的國會改革」座談會,理事長施信民表示,這次學運主要來自於國會運作失靈、服貿協議審議的問題;他認為,國會議事與朝野協商都應該公開化,國會也應該有國會頻道設計,讓民眾瞭解國會議員問政情形。

中研院社會所所長蕭新煌指出,問題在於國會裡執政黨獨大,碰到兩岸議題時特別惡劣。他指出,馬英九的三不(不統、不獨、不武),所謂的「不獨」是永遠不能讓你獨,剝奪人民權利,是馬英九的中心思想;「不統」其實僅是暫時不統而已。

蕭新煌表示,1996年飛彈危機及民進黨執政8年,兩岸很緊張,但他都不怕,因為他知道這個政府是站在他這邊的;不過,馬政府執政後,他反而緊張,因為不知道這個政府是否站在他這邊,有明天這個國家是否就沒了的焦慮。

對於憲法、增修條文的修改,蕭新煌表示,所謂「國家統一前」文字,李登輝、陳水扁都是從台灣立場來解讀,但馬英九卻是從北京立場來解讀;他認為,未來憲改應該好好思考這個外部關係問題。

公督盟常務理事顧忠華也表示,318學運有點像921大地震一樣,當立院招牌重新掛上時,其實就是災後重建。未來可不可以把審議式民主納入立院議事規則裡?如果立法院自甘為行政院的立法局,怎麼可能獲得人民的信任呢?院長王金平好不容易有一個中立的空間了,希望他能把秘書處帶上來,讓更多人民可以瞭解國會的運作,並改變朝野協商不透明情形。

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黃秀端也表示,要談國會改革前,必須先談憲政,也就是國會的憲政角色定位。在內閣制裡,首相的民意如果非常低,黨內馬上會讓他下台;而總統制國家,國會是非常強勢,基本上也不用黨紀;但台灣的半總統制下,總統是民選,但行政院長卻不需要國會同意。

黃秀端說,馬總統上任以來兩岸協議除了服貿協議外,幾乎都沒有經過審查、自動生效。但依據憲法規定,條約案不管叫做協議或協定,都需要經過立法院的審查。但碰到兩岸議題時,大法官也不願意碰觸這個問題。但根據釋字520號解釋文,只要重大議題,立法院都有參與決策權。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陳耀祥則表示,太陽花學運的學生其實是民主化後產生的民主世代。他指出,增修條文處理的是兩岸人民關係,但兩岸官方關係,憲法卻是隱諱不明的。台灣到底要逐漸的中國化還是維持西方民主的體制?這是種價值的選擇。同時,也應該修改兩岸人民條例的空白授權。他說,王金平院長是這次學運的最大受益者,希望立法院能好好改革,並還人民一個可以公投的制度。

賴中強表示,占領國會就是隱含對於代議制度失靈的批判。其中,選舉制度是很大的問題,因為這個制度對於弱勢者不力;絕大多數的國會議員都是在單一選區產生的,應該大幅增加政黨比例代表,從34/113比例增加到政黨與區域名額是1:1比例,並將並立制改成聯立制,由政黨票決定國會席次比例。

賴中強表示,目前的主要政黨國民黨、民進黨都無法反應台灣的進步力量;必然的,台灣一定會有新的政黨產生,並獲得國會席次。

公民覺醒聯盟王希表示,318學運其實是場公民運動;而兩岸關係,或統獨問題對年輕人而言,早已不是問題,而是這塊土地上,要選擇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價值問題。「我們拒絕一個不民主、不自由的社會」。年輕人不是只打嘴砲,願意站出來,用身體捍衛它。即便大家對於國民黨、民進黨不滿意,也沒有變成政治冷感;原來民主不是那麼遠,大家走出來就是民主。年輕人越來越願意去關心政治。也讓很多人完完整整瞭解了立法院的議事運作。